谁才是日本当今最受欢迎的艺术家?

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起那位热衷于“波点艺术”的草间弥生,其实是下面这位头发蓬松,着装随意,还带着点摇滚范儿的大叔。

他的名字,叫作奈良美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年底,他的作品《背后藏刀》,在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晚拍上以1.95696亿港元的价格成交。

不仅刷新了个人艺术家的世界拍卖成交记录,更让奈良美智是一举打败草间弥生,成为日本最贵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你对奈良美智的名字感到陌生,但是他的作品,以及以他作品为原型的各类周边创作,在国内其实早就“成名已久”。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创作中,奈良美智画过最多的人物形象,就是那位看上去总是不怀好意的小女孩。

但是看过他作品的人都说,“不论是谁,在他的画面前都会安静下来。”

这份魔力,又是如果做到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奈良美智笔下的小孩,似乎和“童趣”、“天真”这些词语不太搭得上边。

大多都表情怪异,眼神尖锐,不是手里拿着刀,就是嘴上叼着烟,再配上几句粗口旁白,看上去显得叛逆又乖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要画成这样?奈良美智是这样解释:

“如果我有意识地创作,画出的人物就会漂亮很多,但是由于不带意识,所以这些人物有可能会很真实。”

真实的东西不需要理由。

奈良美智曾经对外公开表示,他的全部作品其实就是他内心的自画像,习惯了一个人画画的他,每次拿起画笔,都是在完成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奈良美智的世界中,没有宏大的背景,也没有精致的构图,那个流露着不友善神情的女孩就是他笔下最标志性的作品。

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装着很多成年人的心事,同时也像是一面面的镜子,不同的人能从这个小女孩的神色里读出不同的情绪,孤独、愤怒、或是敌意、悲伤、忧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受采访时,他这样说道:“孤独和疏离感是我创作的动力,对我来说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只是在眼前,就会去做。”

一个人的童年,一个人的旅行,一个人的创作,一个人的生活,在奈良美智的生活中,孤独就是他最好的灵感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1959年,奈良美智出生在日本弘前市青森县西部的一个小地方。

因为出生前被认为会是个女孩,所以父母本来准备好的名字是“奈良美智子”,出生后就改了一下,变成了“奈良美智”。

家中父母每天忙于生计,两个哥哥又比他大将近十岁,谈不上有什么共同语言。

在个人纪录片《跟着奈良美智去旅行》中,奈良美智这样回忆自己的童年——

“我只能被苹果树包围(青森以特产苹果闻名),没有可以聊天的人,只能和自然对话。”

独处的时候,他就待在被苹果林包围的小木屋里,整天对着树木和小动物聊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童年时代的奈良美智

那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设施的童年,对于幼年的奈良美智来说,画画可能是他唯一的消遣方式。

六岁时,他曾给自己画了一部名叫《企鹅物语》的小小绘本,想象自己和另一只猫咪相伴从北极到南极旅行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在小学六年学校联络簿上得到的评语是:“有空想癖的习惯,上课精神不集中,老是看着外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一部自传《小星星通信》中,奈良美智手绘了自己记忆中的家乡

中学时代,奈良美智和当时许多同龄人一样喜欢上了摇滚乐,他通过音乐感受外面的世界。

对于绘画的启蒙,很多就来自于唱片封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当年也是一名摇滚青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奈良美智晒出自己的唱片收藏

直到18岁时,奈良美智才开始正式学画。

最初依然只是简单地用线条临摹别人的画,但是他却唤醒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动力。

笔记本、碎纸片,甚至是后来搬家用的纸箱......这些都成了奈良美智的画布。

“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却莫名地渴望用艺术将它展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19岁的奈良美智考上了一所美术大学的雕塑系,但是思前想后,他没有选择去报道,“因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画画而不是雕塑。”

为此奈良美智来到东京复读,为了赚取生活费,他租最便宜的房子,做最底层的工作,终于在第二年成功考上了武藏野美术大学。

然而大学的课程都侧重于理论,上了一年后,他再也提不起兴趣,后来干脆拿着第二年的学费,背上行囊一个人跑到欧洲去旅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去欧洲旅行时的各国签证

住最便宜的青年旅社,看最棒的美术馆,听最好的摇滚乐现场……

3个月的欧洲行打开了他原本孤独内心的大门,即便说着一口不流利的英语,也不妨碍奈良美智和来自世界各地并且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

花光了40万日币的学费后,奈良美智重新回到日本,转到爱知县立艺术大学继续学业。

不过,奈良美智依然对学校课业没什么兴趣,倒是愿意每天花很多时间,将身边所见的事物像写日记一样画下来,他觉得自己的涂鸦比课程要有意义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校毕业后,奈良美智又进入美术研究所工作后,同时在艺术学校里兼差教美术课,过上了朝九晚五的工作生活。

学校里教课的对象都是高一、高二的学生,但是相比于传授美术技巧,奈良美智更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比起这群学生,反倒是自己更应该接受艺术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第二年,奈良美智又只身前往德国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求学。

不过他后来在媒体采访中也坦言,德国的求学经历对自己的作品风格并没有太多影响。

“更大的好处就是有了很多独处的时间。”

除了去学校食堂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在自己的房间里作画,“到德国学习了8年,期间只见过导师4次面,其余的时间都是一个人在默默地独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德国的奈良美智

毕业后,奈良美智选择长居德国,此后的12年里,他不断尝试不同的创作,那个后来被大众所熟知的“小女孩”形象,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其实在最初构想出这个小女孩形象的时候,奈良美智并没有把所描绘的形象定义为“小女孩”——

“这是一个中性的形象,只是突然出现在我脑海里的画面,对我来说,没有明显的性别,因为人在长大后都会变成女人或男人,小孩则是很中性的,这就是在我眼中的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先的小女孩,多少中带着点奈良美智心中那份“摇滚青年”的叛逆,愤世嫉俗、玩世不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阅历增长,他笔下的小朋友也在不断成长。

特别是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和父亲的过世,让敏感的奈良美智开始感受到生命与真实的距离,”以前常把儿童的眼睛画成三角形,宣泄出愤怒的情绪,如今我学会了在宣泄之前,先停下来思考。”

除了愤怒之外,他还可以用画作表达出温暖的情绪,用这份温柔治愈受伤的心灵。

渐渐的,奈良美智笔下的画风也开始转变,他决定给他的小孩画一双晶莹剔透,而非充满敌意的大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奈良美智还创作了其他很多系列的娃娃,还有流着泪的狗狗,温柔的小猫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梦游娃娃”系列也是奈良美智的创作之一,即便你此前叫不出作者的名字,但也肯定见到过他的周边

不过奈良美智从没想到自己能靠画画能赚那么多钱。

即便如今一幅画卖1.9亿港币,奈良美智却依旧吃着清茶淡饭,一个人在乡下的小房子里埋头画画,生活基本和之前一样。

和他齐名的艺术家村上隆常常以羡慕的口吻开他玩笑:"你成本控制得真好啊!"

从当初日本乡村的孤僻小孩,到如今成为日本殿堂级的艺术家,奈良美智人生中的每一个选择,全都遵循他自己内心的意愿而定。

最好的艺术教育,往往存在于生活之中。

艺术的培养,不应只是教科书般地学习乐器、应付各项考试那么简单。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不妨学着多放手,给予孩子选择和探索的空间,让孩子有审视孤独、认识自己的自由,只有这样,孩子的童年才不会因此而失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绘画对于奈良美智而言,是自己童年的延长线——

“我认为孩童是不受外界影响、也不需要在意他人眼光且能真实生活的时期。但随着时间的转变,人会意识到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并透过压抑自己的情绪与人和平共处。也许,我希望能透过小孩的作品来许愿,莫忘初衷,不是想当一个自私的小孩,而是能像小孩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1岁的奈良美智,如今依然在通过画笔寻找童年的身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让自己的孩子珍惜现在这段时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