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张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你是不是以为这是一支专业的飞行表演队呢?

鸭式布局,这不是我国歼-15舰载机吗?蓝天“白云”下五机箭形编队,没想到歼-15也能飞得这么美,跟专业飞行表演队的拉烟表演还要美。

原来,这是海军航空大学某试训基地飞行教官舰基起降技术恢复训练。短短1年多时间,该大学先后完成数十名飞行学员昼间航母飞行资质认证,实现了开展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以来单批上舰人数最多、训练强度最大、平均年龄最小、认证周期最短的历史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是练习舰基起降技术,即从甲板滑跃起飞,然后再着舰挂索,没想到来了一把空中编队飞行表演,这场景,还以为是在航展观看飞行表演呢。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真让歼-15飞行员组建一支专业的飞行表演队,那演技一定没得说。要知道,舰载机着舰那可是刀尖上的舞蹈,其难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舰载机从进入航线、对准中线到着舰一般为12秒左右,这段时间决定着舰成败。据统计,80%的着舰事故都发生在这短短的12秒内,期间飞行员要时刻观察航母的状态,不断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确保飞机精准着舰。如果飞行员操作稍有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1981年,美“尼米兹”号航母上一架电子战飞机着舰时偏出跑道,一头冲进停机区的飞机里,霎时引发火灾,导致机载导弹等武器爆炸,造成超过40余人受伤、10余架飞机损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由于自身动力和海浪的作用,航母甲板会不停地前后、左右甚至上下晃动,飞行员在调整飞机飞行姿态时更加困难。

舰载机着舰有多难?

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曾在央视《开讲啦》栏目中透露,李中华开歼-15根本就落不上舰。要知道,李中华可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王牌试飞员,像李中华这样的试飞员竟然开歼-15不会着舰,说起来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李中华并不是真的开歼-15上舰,而是在歼-15的模拟器上操作,他之所以着舰失败,是因为李中华仍沿用了陆基飞机降落的正区飞行,而舰载机着舰时必须采用反区飞行。何谓反区飞行?就是指舰载机进场着舰时一般应保持速度和迎角恒定,处于反区(动力/阻力曲线的负斜率区)操纵飞行动力学状态,实施与陆基飞机不同的控制策略协调操纵油门与驾驶杆。由于舰载战斗机后掠角很大,如果采用正常的操纵方式,飞机的姿态将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不利于飞行员准确着舰。因此,舰载战斗机一般采用保持飞行迎角、用油门控制飞行高度的非常规方式,以保持飞行姿态,确保飞行员能够进行精确的飞行轨迹修正。

另外,舰载机不可能每次都能成功着舰。如果着舰失败,飞行员需重新拉起飞机复飞。为了保证飞机有足够的速度再次起飞,飞行员必须推油门加速着舰。这意味着他要有快速决断能力,能及时发现挂钩拦阻失败,并立即做出复飞的决断。2014年,印度一架米格-29K战斗机着舰时本已挂索成功,而飞行员误以为自己着舰失败,加速启动复飞,被阻拦索拉着直接砸向飞行甲板,飞机前起落架当场“报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速着舰还带来另一个问题——舰载机尾钩在钩住阻拦索的瞬间,飞机几乎是“拍”在甲板上,飞行员会承受巨大的载荷,颈椎、腰椎和脊柱都会受到冲击。

尤其难能可贵的,正值疫情期间,为探索“双轨并行”的培养模式,海军航空大学某试训基地充分考虑疫情防控期间训练特点,科学制订训练方案。他们克服期班训练交叉重叠、飞机保障资源紧缺、大项演训时间紧等困难,采取超常措施,着力提升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质量效益;专门成立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领导小组,建立情况报告、形势分析、检查评估、奖惩激励等工作制度,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编写飞行手册、统筹训练资源、优化培养模式;推进“基地化”组训新机制研究论证,开展塔台指挥模式改革,探索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双轨并行”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