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厌学,首先要理解“学”的含义,凡是获取间接经验的过程都称为“学”,包括文化知识学习、劳动和生活的技能训练等;其次要明确孩子厌的是哪方面“学”;然后分析出孩子厌学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人认为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才是“学”,对于这种厌学,先要搞清楚孩子厌学的是所有科目还是个别科目。孩子不想去学校学文化知识的原因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大致有:

1. 知识基础弱,跟不上班级学习进度,自暴自弃;

2. 对某科或某几科知识理解能力差,反应迟缓,虽经努力而效果甚微,故而弃之;

3. 成绩落差大,无法面对而远之;

4. 对某个老师不认可,由而演变成厌其学科;

5. 和某些同学或朋友关系过密或过疏,受其影响而厌学;

6. 对家长某方面不认可,而用不学来对抗;

7. 痴迷某种事物而没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

8. 对现所学知识的必要性不清楚,故学习动力不足;

9. 学习任务太多、太重,孩子在心理上、身体上无法承受而放弃;

10. 社会环境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知识无用论左右了孩子的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找出孩子厌学原因后,要对症下药。对于学习基础弱、理解能力差的孩子要多鼓励,切记急躁而漫骂打击,适当地找老师或朋友将所学过的基础知识进行辅导,特别是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初二后所学的知识不管是从数量上还是从难度上比前面的都增加了很大,成绩下滑是正常的,要面对这个现实,多用点时间,慢慢就会适应了,绝对不能放弃,坚持就是胜利。让孩子要明白,老师和家长是不可选择的,要学会适应和接受。当然,老师和家长也要和孩子多沟通,求同存异,相互理解和支持。和同学与朋友的关系不要过密也不要过疏,特别是异性之间,这就需要家长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多和孩子无障碍交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父母才是最亲密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吸引孩子的东西太多了,引导孩子知轻重缓急很关键,凡事都有度,过度必失误。印刷的简单快捷、名目繁多的各类培训、中高考的竞争压力、家长的传统思想导致了孩子学习的负担过重,因材施教谁都明白,但很少有人用。当前社会确实有些案例弱化了知识的重要性,学术水平高,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收入、人脉、影响力远不如某种人,要让孩子明白这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个别现象,人生的价值不单是表现在物质收入上,成功没有捷径,不管做什么都需要努力和付出,在没有找到自己的暴光点之前,不管以后做什么,学习文化知识才是必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家长多陪陪孩子,多和孩子真心交流,相互之间多一些信任和理解,多一些支持和帮助,孩子一定会改变的。祝孩子的学习早日走上正轨。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