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飘摇的近代,上海滩曾横空杀出一条好汉,此人来自安徽,为在龙蛇混杂的上海滩安身,他召集一帮在上海的安徽同乡建立起头号暗杀组织——斧头帮。此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亚樵,相貌清癯,文质彬彬,其实他是个秀才出身。

1889年,王亚樵诞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王小郢村,父亲是农民王荫堂。王亚樵自幼聪颖,父亲也粗读文墨,因此在7岁那年,父母就将他送进私塾学习。

1906年,王亚樵参加了清朝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考中了秀才。不过秀才也就是王亚樵的最高学历了,在随后的举人考试中他名落孙山,只好回乡开馆任教。

安徽是淮军家乡,民风尚武,王亚樵除了习文,还从小拜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拳师习武,枪法也非常好。

当时正值列强侵华,不甘就此蜗居乡村的王亚樵与许习庸等兴办了“正气学社”,并结识了同盟会的柏烈武等后来声名赫赫的人物。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王亚樵在合肥郊区成立了军政分府,积极响应武昌起义,但由于受人迫害,不得不逃到南京躲避。在南京,王亚樵因加入社会党,再次遭到袁世凯的抓捕,不得不逃亡上海避难。

在上海,王亚樵经同盟会元老柏烈武介绍,拜见了孙中山后,毅然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在孙中山身边,积极投身于护国讨袁运动。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呼吁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遭到了段祺瑞的拒绝。王亚樵劝孙中山对段祺瑞进行暗杀。

这是王亚樵首次流露出暗杀的想法。但是,孙中山却不赞成王亚樵的暗杀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远赴日本,王亚樵则回到故乡,因被安徽督军张文生派出的杀手刺杀,无奈之下的王亚樵只好再次前往上海。

这一次重临上海,王亚樵开启了他扬威上海滩的暗杀之路。

在上海,王亚樵因遭到“安徽旅沪同乡会”会长余诚格的辱骂而与之发生冲突,并趁机赶走余诚格,强行接管了同乡会。

当时有很多的安徽穷苦农民在上海做劳工,处境非常艰难。王亚樵的同乡会出头为安徽劳工撑腰,风头一时无两。

刚开始时,王亚樵还尽量采用谈判、说和的方式来解决纠纷。但有一次,上海资本家坏了规矩,纠集青帮流氓对安徽劳工进行了毒打。

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造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利斧,冲入资本家的大院中讨要说法,吓得大佬连连求饶。

就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佬黄金荣、杜月笙也要惧让三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王亚樵的志向并不是在上海滩做一个流氓大亨,他在上海期间,一直与柏烈武等革命人士一起,不断进行着反对北洋军阀的活动。他的暗杀生涯,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王亚樵首次暗杀行动的对象是淞沪上海警察厅厅长徐国良。徐国良效命于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齐燮元,是个心狠手辣的家伙。

此时正逢浙督卢永祥与苏督齐燮元争夺上海,卢永祥想要先下手为强铲除齐燮元,于是派人说服王亚樵刺杀齐燮元的心腹徐国良。”

卢永祥与孙中山有倒直盟约,王亚樵受孙中山委托组织倒直,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徐国良乘车到大世界游乐场对门的温泉浴室,从浴室内出来后,刚要登车,就被一阵乱枪击中,当场毙命。执行此次刺杀行动的是王亚樵的得力门徒郑益庵。

王亚樵的第一次暗杀行动圆满成功,此后屡屡出手、贪官、特务、汉奸、鬼子都是他的下酒菜,搅得上海滩风云动荡。

毛泽东评价王亚樵说:“王亚樵杀敌无罪,抗日有功。小节欠检点,大事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