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步在家早教

来自清华、斯坦福,全球1089万家庭的选择,每天十分钟,养出聪明宝宝

我们之前写过关于孩子说话的文章,说导致孩子说话晚的因素之一是家长总是和孩子说儿语,也就是“吃饭饭”“睡觉觉”这样的叠词。

有宝妈留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儿语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语是怎样形成的?

孩子刚开始会说话时,说的那些单音重复的话,如“饭饭、灯灯”等就是儿语。儿语是孩子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所以跟孩子说儿语,是一种正常的交流方式。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中说:“2个月前后,孩子就会发出唧唧咕咕的声音,而且会重复一些元音(啊啊啊、哦哦哦)。”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模仿孩子的儿语,因为这更容易被孩子接受,能够促进孩子的表达欲望,让他更乐意去学习语言。

“等到孩子4-6个月左右,可以在和孩子的“交谈”中加入一些简单的词和句子,有意识地在交流中加入更多的成人用语,最后逐步淘汰儿语。你还应该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为他读书,即使你觉得他根本不理解你在讲什么。”

在孩子1岁以后,我们就应该减少说儿语的频率了,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干预孩子说儿语的行为,只要保证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多说一些大人说的话就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用儿语跟孩子说话的危害

超过一定的年龄,仍在和孩子说儿语,真的会阻碍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吗?

现代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幼儿语言的发展既离不开正常发育的大脑,也离不开丰富、适宜的语言环境。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父母每天与孩子交流1小时和父母仅与孩子交流10分钟两种对照,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发展水平能相差250%以上。

因此,当已经过了说儿语的年龄段,如果还在和孩子说儿语,孩子摄入的词汇量就会少很多,和其他已经接受正常大人对话的孩子相比,语言能力也会比较低。科学研究也指出:如果孩子长期处于仅仅接触儿语的环境,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将是不利的。

就像留言中的那位家长家的情况,孩子已经过了说儿语的年龄段,但家里人还是通过说儿语的方式和孩子交流,结果就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比较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说,家长超过年龄段仍在说儿语的行为,可以作为“低幼化”的表现。低幼化(infantilization)是David levy在1939提出的概念,意思是:“超出儿童成长发展阶段的属于童年时期的特定照顾教养活动过程。”放在说儿语的情景中,就是孩子已经过了说儿语的阶段,但家长仍然把孩子看成婴儿,继续说儿语。

当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实际上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家长眼里,孩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从1岁左右的开始,孩子就开始萌发自我意识,2岁左右自我意识发展强烈,家长这时候调整说话方式,是对孩子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样正确引导孩子说话?

语言发育是孩子整体发育的一个关键部分。通过语言,孩子能够去交流、表达和理解不同的感受,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发展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研究表明,孩子3岁时的语言水平,直接与10岁、20岁以后的语言能力和学业成就成正相关,所以正确引导孩子说话非常重要。

01

根据孩子年龄调整说话方式

孩子的语言和理解能力发育得很快,1岁以后,他基本就能理解大人说的话了。比如你说要吃饭了,他会跑到餐椅旁边等着;你说找不到绘本了,他会帮你找。

当孩子有这种意识之后,你就要注意跟他说话,以及有他在旁边时跟别人说话的方式,并减少儿语的使用。

可以尽量放慢语速、吐字要清楚,尽量用简单的字词和句子。教他物体和身体部位的正确名称,比如说“脚丫”的时候,就不要再用“小猪脚”这样的可爱代号,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语言模式,可以帮助他减少学说话过程中的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不用刻意纠正发音

孩子2岁左右可能会出现发音不准确的现象,比如会说“吃放(饭)”“小海腾(豚)”“小凶许(松鼠)”“灰(飞)机”等。这时一些家长可能会急着纠正孩子的发音,但一味纠正,会让孩子反感,失去说话交流的兴趣。

其实这是孩子正常的语言学习阶段,家长用正常沟通的方式来发出正确的读音就可以。比如孩子看到天空的飞机,说出“灰机”时,你可以说:“没错,天上飞过了一架大飞机呢?你看到那架飞机是什么颜色的了吗?飞机为什么可以飞那么高呢?”这种轻松娱乐的方式反而有助于孩子的语言学习。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3岁以后还不能正常发音,就需要重视起来,或者寻求专业医生帮助了。

03

增加词汇量,提高互动质量

决定孩子语言水平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方面——和宝宝说话的词汇量及互动的质量。

词汇量多的孩子,能够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但只有词汇量是不够的,和孩子互动的质量也很重要。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你问:“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孩子会说:“开心/不开心。”然后就没有下文了,这种互动不起来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你可以这样问:

“今天在幼儿园玩得开心吗?”“开心!”“那今天都玩什么了呢?”“滑滑梯、跳绳、唱歌……”“怎么跳绳呢?是一个人跳吗?”“不是,全班的小朋友一起跳,两个人摇绳,其他小朋友跳啊跳。”

就像这样,把一个问题分解开来,孩子的话匣子就很容易打开了。

在孩子语言学习的路上,只要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并辅以足够的耐心,孩子也可以成为一个善于表达的“小话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