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金额达到400亿元的中国移动2020年5G二期无线网主设备集中采购日前揭晓,华为成为最大赢家,获得了超过一半的份额,中兴、爱立信和中国信科分食剩余蛋糕,传统通信巨头诺基亚意外地完全出局,无缘这个今年全球最大的5G采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零份额,这个大大的鸭蛋对于老牌电信设备巨头的诺基亚来说,非常尴尬。要知道,截止2月份的数据,诺基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拿下66份5G商用合同,其中有19个诺基亚供应设备的5G网络处于商用状态。但华为的 91 个和爱立信的 81 个似乎表明,诺基亚做得并非最好。

诺基亚的股价在过去 12 个月下降了46%,最近还处在巨大的更换老板的风波之中——入职 25 年后,该公司现任首席执行官拉吉夫·苏里(Rajeev Suri)将于 8 月末离职,他的职务将由能源公司 Fortum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佩卡·伦德马克(Pekka Lundmark)接任。

去年 12 月,诺基亚宣布其董事会主席里斯托·西拉斯马(Risto Siilasmaa)也将于 2020 年 4 月卸任,现任董事会副主席萨里·巴尔道夫(Sari Baldauf)将接任该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说法称这次中国移动5G集采中,诺基亚的报价较高。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同样是来自欧洲的爱立信,这次的中标价格较低。

但是排名第一的华为,中标价格却是排在第一的,所以说报价并非是能否中标的关键因素。

2015年诺基亚对阿尔卡特朗讯的155亿美元天价收购影响了其在5G方面的投入和注意力。2019年诺基亚销售额下滑1%,外媒曾经称其5G业务“摇摇欲坠”。

2019年,当美国动用国家力量限制华为发展,以安全原因要求其盟国不能采购华为的5G设备的时候,诺基亚是较大的受益者,从美国、日本、澳洲、欧洲斩获了不少5G合同。

比如,日本的运营商软银,4G时代的主设备主要都是用华为,但是则把5G设备合同给了诺基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运营商去年也在压力下放弃了华为选择使用诺基亚来建设5G网络,不过由于交付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他们的5G网络一直未能投入商用。

此前诺基亚还强调,该公司是目前唯一一家同时获得美国四大运营商5G合同的电信公司,这让诺基亚站在了被美国全面封杀的华为的最接近的对立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美国已经没有本土的公司生产移动通信设备,曾经的朗讯几经波折,现在合并到了诺基亚。

诺基亚是个上市公司,据统计机构投资者占了40%多的股份,这些机构大多来自华尔街,而诺基亚员工在公司里的持股据说不超过1%,所以尽管诺基亚曾经是芬兰的旗帜,但是说它是美国公司可能更恰当。

其实正是华尔街而不是芬兰人这些年的神操作,让诺基亚目前只有216亿欧元的市值了。

还记得让如日中天的诺基亚手机跌落神坛的美国人埃洛普先生的故事吧,现在怎么想都觉得是华尔街派来给iPhone清扫市场的和接盘微软那不争气的手机操作系统的。

2015年诺基亚花了155亿美元收购了阿尔卡特朗讯,法国做宽带的企业阿尔卡特和美国做CDMA网络的企业朗讯在各自竞争失败后的合体,这导致诺基亚的财务紧张,以致于在5G研发上投入不足。诺基亚不得不在外贷款, 2018年8月与欧洲投资银行(EIB)签订5亿欧元贷款,平均贷款期限为5年,但是这笔钱到了上个月才能开始提取。

诺基亚当初在签订这笔5亿欧元贷款协议时表示:“诺基亚将利用这笔贷款进一步加快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5G技术的研发。”

上月,关于5G研发专利,华为和诺基亚还在欧洲打了一场嘴仗。华为引述欧洲专利局的报告称,在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排名中,华为以3524件专利申请排名第一,从报告看,爱立信排在第七,诺基亚都没有进入前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基亚不甘示弱,3月24日在自己的官网发布消息称,已向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申报了3000多个专利,作为5G标准的基础。

但据统计,6个月前诺基亚才申报2000份专利,这意味着过去6个月中,诺基亚“火线加急”申请了1000多个5G专利,增长幅度超过50%。

欧洲的分析师 Scott Bicheno把这称之为双方的拍胸脯(chest-beating)比拼,并认为这是双方“无聊的打岔”。

但是华为和诺基亚的宣传战表明在5G竞争中,向客户和公众展示技术实力是有多么的重要。

而昨天公布的华为2019年报中,华为2019年的研发投入达1317亿元,占全年销售收入15.3%,同比增长29.7%,近十年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超过6000亿元。

过去一年时间里,诺基亚股价从最高的5.96美元跌至最低的2.42美元,市值遭腰斩,目前诺基亚市值只有216亿欧元,而要知道30年前,诺基亚的市值已经高达2030亿欧元,稳居欧洲市值第一企业宝座。

2019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8588亿人民币,约合1100亿欧元。

◎本文作者 | 胡子哥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神州5G(ID:Shenzhou5G),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