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坚守7天错听成47天,结果打出抗战第一防御战,东条英机下台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一年,在太平洋战场,美军的海空优势,,迫使日本逐步退缩,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东条英机为了扭转在亚洲战场的不利局势,命令日军于1944年4月到12月,动员五六十万人对中国的平汉、粤汉、湘桂铁路沿线发动了自侵华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攻势,希望摆脱濒于失败的困境。大本营把这次平汉湘桂作战称作“打通大陆交通作战”,代号为“一号作战”,我方称之为“豫湘桂战役”。整个豫湘桂战役,虽说我方出动了百余万人的兵力,除了衡阳保卫战打得很英勇之外,大多数部队是一触即溃、一败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衡阳保卫战坚守了47天,又被称作“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而衡阳保卫战的发生却是从一个任务的错听开始。上级让守军死守7天,军长却错听成“守47天”,结果打出军事史上的奇迹。

1945年5月25日,洛阳陷落的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主力是驻扎在武汉的第11军。这是一支深入中国内地的野战部队,也是侵华日军中最强大的军团,拥有8个师团和1个旅团,总兵力不算海空军的话依然达到36.2万人。这是日军自七七事变后进攻一个地区使用的最大兵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方最高指挥是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他在长沙会战的时候指挥军队对日军打击深重。这次又想采用上次的战法打击日军。《孙子·虚实篇》有个重要的理论: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战胜不复的意思就是说,即使是打了胜仗的经验,也不应重复使用。在加上经过两年多的修整,第九战区各派系保存实力、消极避战的情绪也很严重。所以不到一个多月的时间湖南北部许多重镇相继失守。日军乘胜而下,进攻军事重镇衡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于兵家要地的衡阳成为关键标志点,衡阳之战迫在眉睫。衡阳位于湘江中游,是贯通粤汉、湘桂两铁路的交汇点,也是通往东南各省公路的枢纽。衡阳飞机场是美国第14航空队在中国的重要基地。第14航空队自成立以来,不断对各战区日军进行轰击,这次日军是势在必得。

负责防守衡阳的是第10军,军长方先觉是一位抗日名将。方先觉,字子珊,1905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今安徽萧县)一户乡绅世家,父亲为清末秀才,自小家境良好,受父亲影响,得以私塾启蒙,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熏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先觉萧县第四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江苏省立徐州中学。之后,入读南京第一工业学校,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电机系。以后,转学军事,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第3期步兵科、黄埔军校高教班第2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4期受训。

以不足2万的兵力对抗6倍之差的日军重兵,打得东条英机下台。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3日开始,到8月8日结束,共坚守了47天,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固守时间最长的一次守城战。在这47天里,日军数万人马对衡阳城发动了三次攻势。第10军近2万官兵最后只剩下1200多人,共打死日军约2万人,伤近6万人,打破了日本大本营原计划7天之内打通湘桂线直抵滇缅的黄梁美梦,东条英机没有看到“一号作战”的结果就因为此事只好灰溜溜地下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衡阳人民也付出了很多牺牲,光为抢挖工事,运送弹药,就牺牲了3174人。最终在外无援军,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为了保全士兵和全城人民的生命安全,选择了投降。

谁言投降不丈夫?第十军军长带领军民坚守衡阳四十七天,创造了抗日战争中最长的守城记录。当时全国上下对他的评价都是积极的。客观地说,方先觉已经尽了自己的职责,主要的责任不在于他,能在衡阳里面死守47天就是奇迹,守城最怕无援,在援军迟迟不来的情况下守军士气耗尽。7月下旬突围还有可能成功,方先觉反对突围,不愿把伤兵丢给日军。跟日本人谈投降条件时,方先觉以有条件的投降来换取日军对守军官兵的人道待遇。虽然最后遭到了日军的拒绝,但方先觉率部投降后,第10军被俘官兵没有遭到大规模的屠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先觉将军之后被囚禁三个月,后来在伪军司令的帮助下逃出虎口回到重庆,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但是抗战英魂和英雄们的故事却依然继续,凡是进行了英勇斗争的军队和在战争中牺牲的官兵,都应该受到崇敬和纪念,这才是一个强大民族的胸怀和继续强大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