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有这样的困扰,自家孩子2岁了还不会说话,表达想法时还是咿咿呀呀说不清楚,甚至有的孩子到3、4岁还不太愿意说话,表达能力比同龄孩子差很多。其实,这可能是由家长的不当行为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让宝宝长时间看电视

电视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子产品,对孩子来说,其吸引力不可小觑。尤其是色彩丰富,且情节有趣的动画片,深受孩子喜爱。但对于幼儿来说,电视语言缺少互动,缺少引导孩子表达的部分,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会降低孩子的表达欲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很少和宝宝说话

宝宝说话晚,很可能是因为缺少语言氛围。很多家长认为哄着孩子吃饱睡饱就大功告成,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孩子学习说话技能,基本是从模仿家长的发音开始,如果没有语言环境,又如何让宝宝早说话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不给宝宝说话的机会

很多家庭中施行溺爱式教育,尤其体现在孩子刚有表达欲时,家长便会心领神会地将孩子需要的东西拿到眼前,或是直接猜测孩子的想法然后说出来。这种行为在无形中阻断了孩子的表达欲,让孩子没有机会来进行语言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不断纠正宝宝说错的话

在孩子刚开始学说话时,表达错误或不清楚的情况十分正常,此时如果家长不保持耐心,而是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那么会使孩子陷入误区,以为自己做的事情是错的,家长不喜欢,从而焦躁不安,不愿意开口说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引导宝宝早开口?

1. 家长多说话

为了引导宝宝学说话,家长要以身作则多进行对话,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家长的行为,包括家长的发音和语言习惯等。家长可以通过每天多和孩子聊天来培养孩子说话,从单个音节开始,让孩子不断进行模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多引导宝宝说话

曾有研究表明,家长要营造良好的说话氛围,创造宝宝说话的动机,通过这样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宝宝开口说话。比如,在孩子比划着要某样东西时,家长不要直接给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表达出来,再予以适当夸奖。

家长要引导宝宝说话,也可以通过结合孩子的兴趣来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会对特定的事物产生好奇,比如玩具、水果、蔬菜等,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训练孩子进行表达,比如问孩子“这个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给孩子读绘本

讲故事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为了锻炼孩子的说话技能,家长可以每天定时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边讲述边提出问题,让孩子进行回答,读完绘本后,还可以陪孩子聊一聊故事中的情节。

除了书籍之外,选择一些优质的音频资源,与孩子一起聆听也是不错的方式。在听完之后,家长可以对细节进行提问,答错了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表述一件事情。这样通过亲子互动,来让孩子不断发展语言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