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关系中,很多女生时常会觉得患得患失,从得到开始就恐惧失去。
单身时,她总以为自己的独处能力很强,因为那时她有闺蜜、有社交、有购物、有聚会,一切的安排都让自己感到很充实。
小雨在谈恋爱前,是个精致的姑娘,她爱看书、爬山、参加朋友聚会,她认为自己将来绝不是粘人的女朋友。但是一段恋情也让她狠狠打脸,原来恋爱中的女生都是半斤八两。
小雨和男友是在网络相识,那时男友在群里是个活跃的幽默分子,有才华引人喜欢,两人一来二去,就确定了关系。
一开始两人能聊一整天,有说不完的话,后来她发现,男友在网上跟其他女网友也有联系,她向男友提出不满,男友也安抚她并且承诺日后注意言行。
后来,令她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由于男友工作性质特殊,接触的都是女性客户比较多,并且有时候也需要与客户互相了解比较深入。
她突然觉得,男友的工作像是这段感情的定时炸弹,她开始假想,她和男友的相恋过程,迟早也会发生在他和其他女生身上。
然后小雨开始变得敏感、多疑、开始检查手机、甚至跟踪,变得没有心思读书,没兴趣参加聚会和活动,只想在家和男友待在一起。
在这段感情中,他俩分分合合几十次,每次都是怀疑男友出轨不忠,却没有实际证据,酿成一次又一次的误会,不断在道歉。
一开始她每一次的怀疑和威胁,都能换来男友的解释和道歉,到后面男友受不了了,直接说分手。这让她彻底疯狂了,感觉失控,她十分后悔,也很痛苦,觉得自己就不该谈恋爱。
她只是希望能得到男友更多的陪伴和宠爱,无论如何,她都觉得男友会被其他女生抢走。
有一次,男友找她谈心,问她:如果一个女人的老公是妇产科医生,该怎么办?一个女人的老公是情感咨询师,该怎么办?
她说自己都无法想象下去,如果这样,她宁可不要恋爱,太可怕了。
当她说男友从来没给她安全感时,男友反问她:“你问问自己,安全感是什么东西?这根本就是一个无底洞!你每次的怀疑都要我不停解释。我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我真的累了!”
她说自己只是太怕失去他,她其实怕的是失去这份依赖。
小雨的这种恐惧感来源于她对爱的极度匮乏,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男友可能会出轨的念头上,并且成日担心受怕。
有些更严重的女生,会监视伴侣的一举一动,直到背叛成为现实,反而才能安心。否则,日夜煎熬。
这样的相处模式,不仅自己痛苦,另一半也痛苦,同时也是最消耗情绪能量和感情的恋爱模式。直到两人分道扬镳,可能还会互相指责对方有多渣。
我们扪心自问,感情中安全感真的要寄托在伴侣身上吗?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降低影响呢?
01
怀疑就是一段感情的罪魁祸首
故事里的小雨为什么会总怀疑男友出轨?为什么总觉得不管怎样都会有其他的女生抢走?
其实很简单,小雨不相信自己能被爱,也不相信男友。将所有的猜疑都放在了这段关系里,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猜疑与揣测,这好像已经成了小雨每天要做的事情。
回到最开始的时候,小雨对这段感情并没有看好,更多的可能是想试一试,从开始就没有用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这段感情。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雨的怀疑不是单纯的怀疑,她把自己的坏情绪也带入到了这个怀疑里,加深了怀疑的程度。
不是事件导致了小雨的感受,而是小雨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小雨的感受。
我们对事件的解读和态度,往往能够反应出过去的创伤和这个人最真实的部分。
其实我们只想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实,而非客观事实,所以经常导致误会重重。
给彼此多一点相信与肯定,也多爱自己一点,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花多一点时间在自己身上,多疑的感觉就会慢慢的离自己越来越远。
02
在亲密关系里不要投入太多的情绪需求
亲密关系里不能投入过多的情绪需求,否则就会殃及他人,因为过度的情绪需求是无底洞。
比如要时刻汇报行踪,不能与异性接触等。
女生可能有觉得,爱我就该用心对我,不该做一些让我没有安全感的事。
但是用心始终有个度,安全感的边界在哪里?我们不能成为无法自处的负累,像不能行走的布袋挂在别人身上,一再希望对方能够多爱一点,更宠一点。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分手之后度过痛苦期,再回来看那个人,已经失去原来迷人的模样。突然觉得,“哦,原来也不过如此。”
我们可能想不出为何当初对他难舍难分,离乡背井也要在一起。
03
建立平等的需求关系
我们都知道建立平等的需求关系才能长久,可残酷的真相是:
任何的亲密关系,本质就是需求。
只有在彼此刚好能够满足对方需求的情况,一段关系是平衡的,平等的付出与回报,才能走得更远。
感情之中,最怕一方在不断前进不断付出,而另一方却已经停止成长,留在原地索取。
为什么我们时常觉得受伤?因为需求没有被满足罢了,如同婴儿时期喝不到奶会哭,然后我们会先攻击对方不称职。
所以当对方无法满足我们对安全感需求的时候,就会认为他极其人渣可恶。
但我相信,这世上有活得很漂亮的女人,她们不会把安全感寄托于男人,也不会深陷爱情沼泽无法脱身,她们有自己天地,当这个天地的中心,精神广阔,物质丰足就算谈恋爱也不会让她放弃自我。
因为她们信念坚定,经过风雨,更知道世上可靠的只有自己,伴侣也只是独立的个体。
没有人可以一直为自己的焦虑买单,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去扩展天地,去学习,去丰富精神世界。
只有同等层次的人才有沟通的空间,我们不必将自己画地为牢,应该去做更好的事,见更好的人,遇更好的自己!
著:鸣乐情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