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宝妈妈

小敏跟闺蜜前后脚生了宝宝,两个孩子年龄相差不到1个星期,前几天跟闺蜜视频的时候,小敏发现闺蜜的孩子正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的玩玩具,在听到她的声音后,孩子还走过来凑近了屏幕。

这让小敏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也已经1岁半了,却不像闺蜜的孩子一样学会了走路,平时在大人的帮助下还能勉勉强强走几步,大人不帮忙,孩子就没有要走路的想法,以前她还不是很在意这个问题,这一次看到闺蜜的孩子,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会走路是不正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小敏又询问了几个生过宝宝的朋友,得知大家的孩子都是在1岁半之前就已经学会走路了,反观自己孩子的情况,小敏心急如焚,赶忙搜集资料,寻求各种信息的帮助,尤其是想要弄明白宝宝学会走路是在什么时候,自己的宝宝是不是真的有问题。

一般宝宝多大会走路一般宝宝多大会走路

大多数宝宝是在出生后11-15个月内学会独立行走的,如果等到孩子18个月了,还不会行走,就说明孩子的身体发育出现了问题,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了。

孩子不会走路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肌肉力量不足,一个是肌肉力量过高。力量不足多表现为孩子下肢无力,走路摇摇晃晃,力量过高常会让孩子走剪刀步或者是尖足,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孩子的运动发育,让孩子无法学会走路。

除去身体原因,有没有利用好“行走敏感期”,也会对孩子走路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住孩“行走敏感期”,让孩子快乐行走

1、孩子行走敏感期在什么时候开始?

孩子在7、8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表现出想要行走的欲望了,紧接着他们很快就会进入行走敏感期,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

2、孩子行走敏感期有何表现

喜欢爬来爬去进入行走敏感期的孩子,开始变得活跃起来。例如以前很乖的孩子,却变得“不老实”了,总是喜欢在床上或者是爬行垫上爬来爬去,即使是没有目的性,孩子也乐于爬来爬去的玩,爬行吸引了他们绝大部分的兴趣。

四肢不停窜动孩子还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想要去哪里都需要父母抱来抱去,而在行走敏感期的时候,孩子开始不安于父母的怀抱,被父母抱在怀里的时候总是动来动去,拉着父母的衣服或者是扶着父母来窜动,想要自己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欢做迈步动作

爬来爬去和窜动锻炼了孩子的肢体力量,渐渐的孩子开始不满足于小范围的运动,想要自己行走,这个时候父母用胳膊驾着孩子或者是用手扶着孩子,孩子就会开始尝试迈步,为学习走路的准备工作。

孩子学习走路的进度不是固定的,有些孩子几天就学会了,也有孩子需要学习好久才能勉强掌握,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利用好行走敏感期,更快的学会走路。

如何在帮助孩子在行走敏感期,更快掌握行走技能

1、提供安全舒适的场地

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很敏感,当他们认为自己身处的环境不够安全时,会更倾向于安安静静的待着,想要让孩子更快的学会走路,父母就要给孩子提供安全舒适的场地,让孩子能够放心的在里面走来走去。

例如客厅里的茶几、电视柜等家具都会有比较锋利的桌角,孩子被碰伤过之后就会下意识的产生恐惧心理,父母可以对带有安全隐患的桌子、椅子以及一些零碎物品进行处理,给孩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鼓励孩子自己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大胆放手让孩子去练习行走

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在孩子刚学会走路的时候,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受伤,总是不是放开搀扶着孩子的手,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帮助下行走,就会形成习惯,一旦父母放手了,孩子就不会走了。

父母要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练习走路,路走的多了,孩子就会掌握走路的技巧,走的越好越熟练。

3、鼓励建立孩子信心

孩子对疼痛的恐惧心理要高于成年人,很多孩子在摔倒或者是磕碰到之后都会哇哇大哭,并且会在心理产生一定的阴影,害怕走路。

在孩子因为走路受伤后,父母要及时鼓励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并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之后及时孩子又受伤了,也不会对走路的热情产生影响,相反以后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自信,喜欢去尝试和挑战自己。

教会孩子走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父母付出时间和精力,利用好“行走关键期”,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孩子开开心心学会走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小宝妈妈,一个三岁宝宝的妈妈,在日常育儿中也遇到不少的育儿问题,在这里希望能和各位宝妈一起分享、探讨育儿知识和经验,一起陪伴宝宝健康快乐成长!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