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宅了两个月,改变了我们对很多事物的看法。

比如,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口罩、洗手液、厕纸会成为行走全世界最好使的硬通货呢?

又比如,所有人都抢着囤货的时候,才更清晰的认识到,有自营库存和自建物流的电商,才更有可能买得到货。

然而,对于更多数人来说,宅在家最应该感谢的,是每天坚持不懈给我们投喂食材的生鲜电商们。

2017年7月14日,每天绕着地球飞的马云,

带着阿里巴巴CEO张勇,一起出现在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

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买菜!

马爸爸下了单,买了菜,还当场坐下来吃了一顿盒马大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坐拥淘宝这样的剁手平台,自己又是环球空中飞人,还有什么样的美味是马爸爸没吃过的?

然而,他对盒马的美食赞不绝口,还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临走前还嘱咐要打包带上飞机吃,甚至连酱汁也不放过。

这或许是盒马第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尽管早在2016年它就开出了第一批店面,但这次曝光才让它真正开始被大众熟知。

同时也带火了生鲜零售这个概念

哦,对了,当时它有一个更火的名字,“新零售”。

从那时开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生鲜电商平台,纷纷努力进入你的手机。

也许是推广手段太凶残,也许是优惠券真香,

反正我也记不清楚了,这些app究竟是怎么装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这些app放在一起,实在是分不清楚它们的区别。

如果你嫌它们把手机弄得太乱,或许可以考虑都放进同一个文件夹。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文件夹应该起个什么名字呢?

买菜app”

似乎是一个没有争议的答案,完美的刻画了它们的共性。

这种感受其实挺好的。

早年间,当我还没有海外经历的时候,觉得出了国寸步难行,很多事情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以,曾经跟旅居海外的前辈讨教,

这个事儿怎么做?那个事儿怎么做?

可能是问题太多了,前辈给出了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We do everything online!

当时觉得这个答案好强大,所有事情都可以上网搞定。

然而谁能想到,现在我们才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活在网上的典范。

只要是工业生产的东西,衣食住行都可以在网上买。

即使不是工业生产的东西,预订电影、预订演出、预订机票酒店、预订景区门票,也都能够上网搞定。

甚至连一日三餐,全部都可以通过网络叫外卖解决,不用亲自下厨做饭。

终于,现在连菜市场这么传统的旧世界,也有人管了。

买菜这件事也被搬上网,实在是太棒了!终于可以跟菜市场说声拜拜!

但是先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

没有这些买菜app之前,你最近一次去菜市场是什么时候?

即便在家吃饭,一日三餐也都已经不需要自己做了,为什么还要买菜?

这个问题似乎很难回答,反正我是放弃了。

然而,买菜app们不能放弃,必须给自己的存在找到合理的定位。

它们苦思冥想,找到了自己觉得靠谱的答案:之所以消费者没有买菜的动力,一定是生鲜电商的打开方式不对!

所以,买菜app们鼓捣出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希望帮消费者找到线上买菜的理由。

最开始的线上生鲜零售方式,当然只是一个垂直品类的传统电商,

消费者下单后,等着从仓库发货,然后快递送来包裹,就像其他品类的电商那样。

之后,生鲜电商明白了,这种方式不行。

跟随处可见的线下商超或者菜市场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于是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生鲜电商模式,希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是从外卖思路延伸出来的商超到家模式,只做跑腿儿的环节。

线上平台与第三方超市合作,消费者下单后,平台安排物流前往线下超市拿货并送货上门,速度比传统电商的配送快多了。

之后出现了前置仓的模式,线上平台自营线上超市,并在贴近消费者的地点设立比较小的仓库。

消费者下单后,平台迅速送货上门。这样不仅快,而且自己可以控制库存和成本。

另外还有一种思路,觉得电商还是应该靠价格便宜取胜,于是出现了生鲜团购的模式,

线上平台提供商品,招募社区团长在社区内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种方式,都觉得自己找到并解决了消费者的某些痛点,肯定能激发消费者的线上买菜需求。

但是真正哪个流派更管用呢?我们直接来看数字吧。

虽然各种买菜app一窝蜂的涌入,让生鲜电商看起来是个超多钱的掘金大机会。

但是截止2019年底,生鲜电商的总体渗透率,依然只有可怜的个位数。

所以根本不用纠结生鲜电商的流派细节,事实上尽管被教育了三年多,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还是没想明白,为什么需要用手机app买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或许并不是我们被教育的不够,还没能适应在手机app上买菜这种消费模式,

毕竟,中国真的是全世界最擅长网购的地方,线上消费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

中国在2019年的网上零售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5000亿美元,

规模比其他主要国家加起来还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并不是我们还没能将买菜的需求从线下搬到线上,

真正的结论可能是,我们真的不怎么买菜!

在热闹了几年之后,到2019年,创业者和投资人越来越认识到,

生鲜电商这个市场,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容纳不了太多的玩家。

如果资本市场是这样的认识,你当然可以想象得到,生鲜电商行业肯定会进入淘汰赛阶段。

融资事件数量肯定会减少,大批创业者拿不到钱了,资本只愿意向头部企业集中力量。

2015—2019年,融资事件由最高76起迅速减少至27起,但单笔融资金额由0.6亿元增加至2.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鲜产品采购、品控成本较大,且产品极易腐损,损耗率高,使得生鲜零售端的毛利率较低,本身就很难靠自身维持经营。

有研究数据显示,生鲜电商市场仅有1%的企业实现盈利,4%盈亏持平,剩下的88%企业经营亏损,7%巨额亏损。

自身造血能力还没培养出来,外部融资又变得困难,多家生鲜电商在2019年资金链断裂,出现经营问题,最终关店停业、被并购甚至爆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因为全民宅在家两个月,估计很多生鲜电商早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事情就是这样,虽然全民宅在家让大多数行业都倍感压力,但对生鲜电商来说,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线上买菜的需求来了。

首先是客单量激增,民众留在家中、餐馆悉数停业,家庭做饭成为生活常态,又因为无法出门,

食材的需求大量转到线上,给生鲜电商带来了成倍的订单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是客单价翻倍,每餐都在家吃,需购买更多食材,又因为担心货品短缺,消费者倾向一次性大量采购,

客单价普遍从疫情前的60-80元急升至120元以上。

第三是新增用户大幅提升。2020年春节前后的两周内,生鲜电商新增用户数急速提升。

叮咚买菜2月6日新增用户数是1月22日的3倍,每日优鲜翻倍增长,盒马、京东到家增长也超过5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正宅在家的两个月,所有的生鲜电商日子都是很滋润的。

它们终于不用再发愁怎么教育消费者来线上买菜了,反而是需要考虑订单太多忙不过来怎么办。

然而你懂得,如果能出门快活,谁还坚持每天自己在家做饭?

一旦生活恢复往常的秩序,为什么还要打开这些买菜app,堂食和外卖难道不香吗?

即便不是自己懒得做饭,你也有更充分的理由吃现成的。

最开头马爸爸的故事里,打包带走的也是盒马的堂食产品啊。

如果可以选择已经做熟的美食,很少人会用自己的厨艺挑战帝王蟹和小龙虾。

回归基本面,当工作生活逐步回到正轨,从线下转移的需求不可持续。

宅家期间生鲜电商的量价齐增,主要来源于家庭做饭需求猛增。

但是,原先不在家做饭的人,临时产生的需求还是会消失的。

无法出门而转到线上的需求,也必然有相当一部分会回归线下,

毕竟,生鲜产品不是标准品,逛菜市场或超市,比较和挑选,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体验。

吃了两个月的生鲜电商,每天游走在买菜app之间抢菜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在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感谢和依赖生鲜电商。

但是,当促使我们抢菜的基本面发生变化的时候,没有人会因此而停留。

秩序恢复之后,生鲜电商始终要面临灵魂拷问:

消费者为什么要买菜,而且为什么要在线上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