榻是明式家具里一个比较偏的种类,现代生活中已基本不再使用。本来见到得就少,更难碰上特殊样式,所以一经出现,往往意味着惊喜。

明末清初时期的黄花梨方腿小榻,长190.7宽81高44.5厘米,置于方台之上,两边绿松映衬,突出闲暇休憩时的文人意趣。

真正吸引藏家们目光的,是它不寻常的结构和特立独行的造型,从头到脚都有亮点可寻。

榻面边抹攒框,里口踩低,嵌入可拆卸活屉。屉面穿编藤席,四边以压条封堵,木竹钉固定。

压条与屉边拼合得十分规整,颜色和纹理也协调、统一,看得出是同一种木质,精密配合则是后来修整的结果。

边抹线脚极为有趣,上段竖直、占整体八成有余,余下一小段内收压边线,保持冰盘沿造型。仔细一想其实很有道理,垂直的那段不是正好用来平镶活屉了吗?

冰盘沿下接窄束腰,和牙条一木连做,近看可知两者木纹连续。

为使束腰部分上下对称,另在牙条上表面压一道边线,这在有束腰家具中是极为罕见的,可以当作是极薄的一木连做托腮部分。

直牙条沿边起线,两头出尖,然后向上翻卷,与腿子交圈构成卷云形,浓墨重彩的最主要装饰就在这里。

方腿内侧也歧出尖角,和牙条上的弯卷对称,上下来回呼应。边线下贯至底向外延伸,与另一侧线脚交汇,共同勾勒出足端轮廓。

我们知道,对于明式有束腰方形结体家具,下配马蹄足才是常式,否则会招致各种猜疑。这条清晰的足端线,说明榻足原本如此,并没有马蹄被截去。

有束腰无马蹄,方腿黄花梨小榻是明式中的变体,难得一见的造型让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