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撰文丨张喜斌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年的清明节也变得不一样。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4月3日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此外,为了减少清明期间人员流动、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近日,全国多地也都推出了绿色、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清明居家寄哀思,网络祭扫传真情。

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表示,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我们也在大力推广非现场的祭扫方式,包括网络祭扫,网上称为“云祭扫”,推广家庭追思,开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务等。廊坊师范学院王治军副教授也对大白财经观察表示,“祭祀的外在形式,也就是祭祀礼仪是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但是最核心的东西不会变。其实这也恰恰是一个契机,使我们对传统的一些祭祀仪式进行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扫墓的群众反映在扫墓的墓园门口都是穿戴白色防护服的墓地工作人员,图为网传图片

01

多地发文暂停现场祭扫

近日,全国多地都推出了绿色、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暂停现场祭扫、推广“云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辽宁省发文暂停清明节期间祭扫服务和公祭活动。其中,锦州禁止制造销售丧葬用品,鞍山将派警力维护丧葬秩序。

此外,天津、江苏南京、江苏无锡等地也发布通告:今年清明期间暂停祭扫服务。江苏南京还开通了网上祭扫通道,江苏无锡表示可免费代祭扫,广东也发文称清明节疫情防控风险较高地区暂停祭扫服务……

4月1日,北京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在发布会上表示,建议暂缓远行,暂缓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为了减少清明期间人员流动、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北京和各地均推出了绿色、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也就是清明居家寄哀思,网络祭扫传真情。

陈蓓表示,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网络祭祀、居家追思的方式,也可通过预约代办祭扫的方式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陈蓓称,心中有情,不分远近,做好自身防护,落实好生者的平安和健康,就是对逝者最大的告慰。

数据显示,在去年清明期间,仅北京一地,聚集在祭扫点参与祭祀的群众规模便达到500万人次。

一位北京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向大白财经观察表示,北京有几十处上规模的墓园,往年,每天都会有数千名前来祭祀的家属,特别有些人还是从外地赶来,这些情况都将增加疫情防护的压力和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英烈网推出“网上祭英烈”活动

02

鼓励居家追思、网络祭扫

4月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脱贫攻坚和民政服务工作举行发布会。

发布会上,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副司长范瑜表示,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我们也在大力推广非现场的祭扫方式,包括网络祭扫,网上称为“云祭扫”,推广家庭追思,开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务等。

范瑜称,今年的清明与往年不同,恰逢疫情防控期间,怎么样既能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又能防范好因为人员流动和聚集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为了做好清明祭扫工作,民政部提前进行了研究部署,3月13日出台了清明祭扫工作的通知,3月23日又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今年的工作要坚持精准防控疫情与满足群众祭扫需求相结合,千方百计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祭扫需求,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祭扫服务。

范瑜还称,对提供祭扫工作的地方来说,总的要求就是要安全有序、绿色文明,实现平安清明的目标。我们觉得,生者的健康平安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所以,参加现场祭扫的群众请做好防护,遵守相关的规则,这样才能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范瑜表示,除了现场祭扫以外,今年为了巩固疫情防控的成果,我们也倡导创新祭扫的方式,重视精神文化的传承,弘扬尊重生命、绿色文明的殡葬新风尚。

鼓励倡导以下几种方式:倡导居家追思;倡导网络祭扫;提供公益性的集体代祭,有条件的地方,殡葬服务机构精心设计,免费提供集体性的代祭服务,由工作人员完成庄严肃穆的集体祭扫仪式,家属可以实时观看或看录播,让代为祭扫更有内涵;提供个人的代祭服务。

03

河南现因扫墓被感染案例

3月29日,河南卫健委发布河南省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情况通报。通报称,2020年3月28日0时—24时,河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1例,患者为漯河市王某某。

王某某,女,59岁,漯河市图书馆保洁人员,住漯河市源汇区恒大名都小区。3月24日晚出现头痛症状,26日下午17:00左右自测体温38.5℃,19:30左右在其儿子驾车陪同下,到漯河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随后就地隔离观察,28日20:20确诊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经流调发现,王某某于3月21日10:00左右在漯河汽车站乘坐长途客车到平顶山市郏县汽车东站,在其郏县同学张某某(郏县人民医院医生)驾车陪同下到乡下扫墓,在郏县期间与张某某一同就餐3次。

继续流调发现,张某某于3月13日晚与刘某某、周某某(二人也为郏县人民医院医生)等人在饭店同桌就餐。刘某某曾有武汉出行史,返郏后自行隔离14天期满。3月25日,郏县人民医院对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在核酸筛查中发现张某某、周某某为无症状感染者,刘某某核酸检测为单阳性、无症状,3人正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目前,已追踪到王某某密切接触者15人,追踪到刘某某、张某某、周某某密切接触者53人,均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此外,还有媒体报道,今年2月1日,重庆市綦江县石角镇白云村一村民去世,在参加葬礼的人员中有6人确诊,有106人集中接受医学隔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墓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代祭扫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04

做好防护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不仅在国内,近日,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举行的一个葬礼上,由于参与活动人数众多,新冠肺炎患者也被确诊了60例。

有文章称,国内国外都发生了类似事件,值得警惕。疫情当前,传统的“现场祭扫”确实是一种潜在隐患,不管是“聚集性的祭扫”还是“个人的祭扫”都有不安全因素。暂时叫停“清明现场祭扫”活动,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没有了“现场祭扫”是不是就不能更好怀想亲人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这个文明的时代里,在这个前行的社会里,观念也不能还是穿着长袍马褂,也应该换上新文明的衣裳。祭奠亲人,未必需要让烟灰飘散,未必需要让火苗跳跃。我们更应该让思念在心头燃烧。在这个特殊时期,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北京智信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即刻国际董事长,曾任新京报首席评论员的曹保印也发文表示,“我始终认为,亲人生前对他们好,比在他们去世之后再走纯粹的形式更重要。非疫情期间,慎重追远,踏青扫墓,是美好传统;但疫情之下,一切均需要特事特办。”

还有网友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固守传统的祭扫方式,只会增加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身体健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祭扫重在表达感情,无论在什么地方祭扫,用一份真挚的情感同样可以追思已故亲人。疫情尚未结束,绝不能掉以轻心。特殊时期就要随‘疫’应变,暂停今年的清明节活动,也是为了以后有更好的清明节。”

05

祭祀最核心的内容不会变

4月3日,廊坊师范学院王治军副教授对大白财经观察表示,祭祀的外在形式,也就是祭祀礼仪是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的。但是最核心的内容不会变,借由祭祀,表达我们对祖先的追思、缅怀和纪念,借由祭祀传承祖先留下来追养继孝、慎终追远,报本反始等文化观念不会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因为疫情的缘故,一些新的祭祀形式应运而生。其实这也恰恰是一个契机,使我们对传统的一些祭祀仪式进行反思。

在古代社会,尤其是在秦朝以前,基本上是没有坟墓的。埋葬后不留坟堆,也不到墓地祭祀。真正留坟堆,《礼记》记载是从孔子开始的。所以我们在《仪礼》《礼记》等典籍中看到的都是家祭、庙祭,后世则在祠堂中。《礼记》中记载是把逝者埋葬了以后,把逝者的灵魂迎回来入祖庙,设立牌位,与列祖列宗一同接受祭祀。

王治军强调,“我认为在当前的疫情下,家祭这种祭祀方式是最好的。不需要动用社会组织力量,也就不会传染他人;而且也很方便,家里有照片或者牌位,一家人赶上放假就可以祭祀;还能在家庭里营造庄重的气氛,也可以培养孩子和年轻人对祖先的崇敬心。新兴的网络祭祀也很好,但是网络祭祀还是要依赖于网络。而且从仪式上来讲,家祭也更庄重一些。”

王治军说:“传承祭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经由祭祀表达对先人的追思感恩之情,经由祭祀将孝亲敬祖传承给后人。就祭祀的本质而言,重要的不在祭品多么丰盛,而在诚敬的心情,在于能否以馨香之德面对列祖列宗之灵。祖先岂是在乎我们奉上的吃喝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祭祀古圣先贤,祭祀革命烈士,也是同样道理。如果我们没有将古圣先贤的生命智慧、为人处世的原则道理秉持和奉行,并且传承下去,仅仅是走个过场,大张旗鼓的搞个仪式,古圣先贤岂会领我们的情呢?祭祀革命烈士,烈士们岂会在乎所献的鲜花呢?”

此外,王治军还表示:在祭祀的时候不忘先人,通过祭祀传承先人好的品德,这才是对先人最好的慰籍;祭祀古圣先贤也是一样,更重要的是要把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的东西能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使文化得以流传,这才是对先人最好的纪念;对革命烈士的纪念也是同样道理,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什么?我们只有继承他们未竟的事业,通过一辈一辈的努力,实现国家和民族更加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和美。这才是告慰烈士的最好方式。

主编丨张喜斌

程序编辑丨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