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早期有诗经和楚辞,唐宋元明清时期有诗歌、词、曲和小说等。

在现代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文学体裁还要数小说。我国的现当代作家为我们创造出了很多质量上乘的小说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等,但是现当代作家,在小说领域取得的成就,比不上明清时期小说作家在文学领域内取得的成就。

明清时期的小说作家为我们创造了很多经典名作,如大家熟知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就出自明清小说家之手。这些作品质量上乘,情节生动,有着数量庞大的读者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部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它很受读者喜欢,还在1982年被杨洁导演拍成了电视剧,即西游记最早和最经典的版本,86版西游记。86版西游记迄今为止已经播放了3000多次,是一个可以破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播放量,而且它现在还依然让人百看不厌,很受观众喜欢。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吴承恩出身在一个商人家庭,自幼聪明爱读书,喜欢写写文章。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僵化,它的文章格式也逐渐固化,这让很多才华很好、想象力丰富的小说作家,如蒲松龄等,由于他们写的文章不符合科举的风格和口味,所以他们屡屡名落孙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承恩也在科举考试中备受打击,他直到中年才考上了“岁贡生”,但“岁贡生”没有工资,这让吴承恩的生活很困顿,只能以卖文为生。小说家的不幸是文学的大幸,苦难能让小说家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所以更容易写出质量上乘的名作,吴承恩是在这种情况下写出了西游记。

不过西游记是一部以宣扬佛教为主的作品,而明朝是一个推崇道教的朝代,它的皇帝也有不少信奉道教,整天忙着炼丹追求长生不老。由于和朝廷推崇的主流价值观不符,所以西游记被明朝列为了禁书。

到了清代时期,西游记开始在民间流传,影响力逐渐越来越大。现在人们对西游记更是耳熟能详,如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等,大家可以随口道来,不过熟悉归熟悉,可对西游记中的一个错误,大家都没发现,连研究西游记的专家和学者,也没有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错误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发现的,她叫马思奇,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马思奇和很多小孩一样非常爱看西游记,但是她在看西游记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唐僧师徒四人从大唐开始,一直走到天竺,他们一路上吃的食物,几乎是一样的,每次都是馒头、青菜和豆腐。

这肯定和实现情况不符,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文化和饮食习惯的不同,人们吃的食物是不同的,如我国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喜欢吃米,四川人喜欢吃辣,广东人以甜品为主,其他国家的人,也与我国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

唐僧师徒4人从大唐到天竺,少说也要数千公里路程,要经过十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和地区,人们吃的食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

马思奇在作文中提出了这个错误,放到网上后,引起了网友的讨论,某高校研究西游记的学者也对马思奇的疑惑做了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出现这个疏忽,也不能怪吴承恩,主要是吴承恩生活的环境影响了他的思维。吴承恩由于没有考中进士,他的生活比较清贫,吃的食物也多是馒头、青菜等,外国人吃什么,他没有多余的钱去了解,所以他在写作的过程中,会无意中将周围人们的饮食代入到文学作品中。

还有西游记不是一部纪实作品,它是一部科幻作品,虽然故事原型是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经的故事,有迹可循,但作品中的很多内容是作者想象的,作者没去过天竺等地,自然不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惯。

同时,人物吃什么食物是一个小细节,不太受读者和作者的重视。因此,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才将它有所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