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是释放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魏晞

中国央行在本周末同时出台两大重磅政策: 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4000亿元人民币,并下调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这是央 行三周内,第二次降准; 也是近12年来,中国首次下调金融机构超额存准率。

一系列货币政策的出台,最重要目的,就是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政策出台,更大作用是释放信号:让银行把更多的资金,导向最为需要的中小企业。同时,降低融资成本,努力把企业经营者的负担降低一点。

4000亿元 :力撑中小企业

央行3日宣布, 决定对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人民币。

此次降准后,中国超过4000家中小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6%,在历史上已处于低位。

这4000亿元,如何到达最需要的中小企业手里?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此次获得定向降准资金的中小银行有近4000家,在银行体系中家数占比为99%。他们的主要客户,正是中国的中小微企业 。

央行相关负责人对此解释说,进一步降低中小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产业的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12年来首次降超额存准率:作用何在?

同时, 央行决定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这一利率自2008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

12年来首次调整超额存准率,能发挥多大作用?

简而言之,超额准备金是银行缴足法定准备金之后,自愿存放在央行的钱,由银行自主支配,可随时用于清算、提取现金等需要。

此次央行降超额存准率,其实更大作用是释放信号,也就是催促银行“把钱贷出去,别放央行里”。

这样,能推动银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