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万众一心战疫情的同时,我也看到职场人的不同境况:

□ 互联网运营小彰,做知识付费,这俩月赚了2万块,赶上三个月工资了;

□ 小公司财务李姐,2个月前说延期复工,到了复工日公司没了,自己失业了;

□ 好朋友胖子,春节前拿了60000多年终奖就裸辞了,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焦虑;

□ 更多的身边人,做好的年度学习计划,被远程办公打乱,至今毫无长进。

不知道上面有没有你的影子?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互联网+教育火的一塌糊涂、人人在谈副业赚钱、很多小公司倒闭、职场竞争加剧。

2020年,是时候改变自己、换个活法了。

这里总结了给职场人的10个靠谱建议,涵盖副业、跳槽、副业、成长、理财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一、心态open,学会借势,价值升级。

无论是工作,还是做副业,心态最重要。

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被新资讯、新技术、新行业落得很远?就是因为这些人心态不够开放,自我保护意识太强。

自媒体,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务正业”;
知识付费,在他们看来就是“贩卖焦虑”;
工作上也固步自封,不喜欢学习新知识,因为感觉“不保险”。

心态封闭,自然无法借势。

移动互联网的今天,很多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更多的就是借势。

自媒体达人猫叔、带货一哥李佳琦、被央视点赞的李子柒、得到APPCEO罗振宇、樊登读书会等等,都是搭上了“借势”的快车,迅速崛起。

财富自由只是一方面,更牛的是他们实现了“价值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二、有精力搞点副业,建议搞点。

过了30岁,如果还只靠工资一份收入养活一家人,那是极其可怕的一件事情。

这句话是不是危言耸听?

细品还真不是。

30岁+的职场人,职业竞争加剧,既要学习成长不掉队,又有房贷车贷奶粉钱,还有父母医疗费用大大增加。

30岁+的职场人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

副业,好像就成了“救命稻草”。如果有精力搞点副业,我建议搞点,但最好和自己的职业相关。

以我为例:

2019年5月份注册头条号开始写作,至今累计近40万字,全网收入近50000元,写了一个《12个超级实用的工作方法论》专栏(如下),读了近50本书。

并不是建议大家都去写作,但如果精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个自己喜欢的副业,可以帮你提升很多东西,比如收入、知识、见识、技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三、有没有闲钱,都要学点理财知识。

以前非常苦恼,每月根本存下钱。现在才知道,存钱的逻辑弄反了:

错误认知:存钱=收入–支出
正确认知:支出=收入–存钱

区别在哪?

重点就在于每个月先把要存的钱存下来,然后再消费。

改变了认知后,我从月光族变成了“每月能存下3200块”(固定储蓄2000,基金1200)

随着家庭的组建,现在越来越感觉家庭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感觉到应该学习一点理财知识,而不只是稀里糊涂的存钱。

① 不建议小白炒股。如果你没有一些实际操盘的经验,那么就不要急着去股市当韭菜了。

② 可以考虑基金定投。定投虽然简单,但是也要学习。找一门靠谱的课程,认真的学习一下“选基”“止盈”“回撤”的技术。

③ 理财不要有赌博心态。不要总想着今天投资,明天我就百分之几百或者很高的收益,这是一个长期的蓄水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四、给爸妈买点防癌险、意外险。

作为一个34岁的男人,随着爸妈年纪大了,越来越感觉到保险的重要性。(我不是卖保险的)

保险,作为家庭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用不知道,一用很重要。

2019年国庆节,大伯回老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大伯说最近出不下饭,下咽困难,总是恶心。

堂哥就带大伯去医院做了胃镜检查,确诊食管癌晚期。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一是家里人情感上难以接受,二是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接下来十几万甚至更漫长的医疗费将会影响一家人的生活。

好在几年前,堂哥给大伯都买了防癌险,加上农村现在都有新农合,合计下来报销了很大部分。

我们永远不知道爸妈那一天生病,他们这个年纪一生病就没有小事,建议和堂哥一样的职场人未雨绸缪,一年花个千把块钱买上保险。

具体买什么品类,我也不专业,可以多方咨询,看看抖音、头条上的视频和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五、不要裸辞、不要裸辞、不要裸辞。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裸辞。

裸辞,就如一场充满自信的豪赌,但风险太多,不确定性太多。

作为十年HR,建议有跳槽想法的读者朋友,请选择更保险的“骑驴找马”。

裸辞的弊端:

① 环境的不确定性。比如我朋友胖子,拿了年终奖裸辞,以为春节后马上面试,一点不耽误,如意算盘啪啪响,谁知遇到疫情,一直找不到工作。

② 容易焦虑。裸辞后就没有收入,明天在家投简历等面试。由于简历投递后,到接到面试通知会有延迟,这个过程会比较煎熬,容易焦虑。

③ HR的看法。问你还在职吗?你说已经离职了,还是裸辞的。HR怎么想?是你有问题?和领导不对付?还是干不下去了?只要有这样一丁点的想法,对你都是不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六、再忙,也不要忘记学习。

职场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忙到没有时间学习。

很多人抱怨“太忙了,没有时间学习”,或者说“我把时间都贡献给了公司”。

这些情况都非常可怕,“忙”导致“没时间学习”,进而导致“个人价值低”,最终只能是“干一些没啥价值的事”,个人成就感低,升职加薪无望。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工作要不要100%投入?真正的聪明人,在“无私”前先学会“自私”》(如下),阅读量很快超过10万+。

工作要不要100%投入?真正的聪明人,在“无私”前先学会“自私”

在“忙碌”中快速实现自我提升的方法:

① 聚焦自己的市场价值。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想想5年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市场价值,一旦发现自己偏离市场价值,就要及时调整。

② 减少自己的欲望。不要动不动就列出一堆学习计划,因为根本完不成。一定精简自己的学习欲望,集中攻破,这样长进最快。

③ 学会“买”经验。很多人总喜欢自己去慢慢摸索,自己总结,这样固然知识来的扎实,太太慢了。要学会花钱买别人的干货,能少走很多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七、能去大公司,先不要考虑小公司。

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甚至也有一些拿到多个offer的职场老鸟,问我:大公司和小公司,我要如何选择?

作为10年的面试官,看惯了人才流动和面试跳槽,给你一个很坚定的建议:

能去大公司,先不要考虑小公司。

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

① 大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强。本次疫情中,有多少小公司最终没有扛过来,员工翘首以盼的复工,最终迎来的确实失业。大公司几乎没有这样的情况,甚至有些大公司还在招聘、调薪;

② 大公司给你更好的背书。这点应该毋庸赘言了,很多中型的互联网公司招聘时,点名就要阿里、腾讯、字节、美团的人,为何?如果你有这样的背景,拿到高薪offer,获取更好的岗位,是不是会容易些?

③ 大公司的项目管理/流程更加规范。企业招聘人才,一是看通用能力(精力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二是看专业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管理、专业技能等),三是看价值观。其中尤其重要的事专业能力。在大公司,“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啊”,自然在经验这块有先天优势。

④ 从大进小易,从小进大难。这点不用说了,很容易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八、能去大城市,建议尽早去。

从大城市回到小城市发展的朋友说:“以前以为大城市拼人脉,现在才发现,小城市更靠关系。”

一点没错,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更加公平,只要有能力,你可以去任何牛逼的公司上班。

就如“大公司”和“小公司”的选择一样,如何非要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选择,一定优先选择大城市。

原因:

① 在大城市,你享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只要努力,原本只在新闻中看到的公司,你都可以去上班。在小城市,可能不是你努力不努力的问题,主要是你根本没有机会。

② 在大城市,你可以拥有更宽广的见识力。移动互联网、共享经济、O2O等等,你不光能见到,还能了解他们的业务模式。在小城市,可能连共享单车都没有。

③ 在大城市,你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就那北京为例,我经常去的国家图书馆、偶尔去清华、北大蹭个公开课,甚至你还有机会聆听罗振宇的演讲、罗永浩的脱口秀。

在大城市,你会拥有很多资源,而这些小城市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九、坚持复盘,清晰自己的爆发点。

这几年,“职场焦虑”这个词特别流行,并且我身边确实有很多人在焦虑,是睡不着觉的那种。

于是,他们买了很多书、买了很多APP的课程,试图克服自己的焦虑。

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效果。

分析原因,主要就是看书、听课都只是输入,而没有做深层次的思考,最终无法转化为改变的行为。

某次在和一位大数据公司的营销总监聊天后,他分享了自己克服焦虑的一种方法:坚持每日自我复盘。通过复盘,发现自己的低效、低价值的点,进而改进。

比如,他的一日自我复盘:

① 今日某大咖直播带货首秀,自己看了40分钟,既没有买东西,也没有任何收货,仅仅就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吗?
② 今日晚上23:00上床休息后,看某APP短视频1个小时,几乎全是娱乐类型,还差点导致失眠。意义何在?

他的行动计划:在做某件事时,先问问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仅仅就是为了娱乐,那就控制在10分钟以内,或者直接否掉。

看是对自己很刻薄,但这也是他28岁就能年薪50万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议十、想遇到贵人,就一定不要总是宅在家里。

人人都期待“出门遇贵人”,但关键是:你得出门啊!

贵人,不是脸上就贴着“我是你的贵人”的便利贴,也不会走过来跟你说“你好,我要帮助你”,更多的时候是你们一起经历了一些事情,得到了对方的认可。

然后在某个时间点,他的资源正好可以帮助到你,自然成了你的贵人。

如果想常遇贵人,可以这样做:

① 别宅,走出去。2018--2019年,我每年计划参加两次面授课程,每次课程都要5天左右,每次小组都有10个人左右。来自五湖四海,有CEO、大学博士、培训师,我们一同学习、一同努力争取好成绩。其中有很多人帮助到我,给我非常好的启发。

② 懂得分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敢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懂得分享的人,运气自然不会差。

③ 懂得感恩。工作这几年了,一定有人曾经帮助过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是否逢年过节给他们发条微信,或者送点小礼物?这样的点滴感恩,他会记在心里,因为你送的不是礼物,是心意。

十条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也都是必将不平凡的人,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