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歌舞伎世家的一位小公子在网络上爆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他后,有人说:“第一次发现,丹凤眼、单眼皮的男生,竟可以长得如此绝色!”

这位美少年,名叫藤间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网友亲切地称他为气质无敌的“佛系美少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藤间斋的故事。

01

正如中国有着许多传统艺术,日本也有其独特的艺术。

歌舞伎就是日本一种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

“歌”指音乐、“舞”指舞蹈、“伎”指表演技巧。

演员们会在专门的剧场进行戏剧化表演,有情节有故事,根据角色之分,画着独特的妆容,身着鲜艳华丽的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起源于17世纪的江户时期,在2005年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开始,扮演者是有女性的。

1629年,当时的统治阶层幕府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逐渐发展成了男性出演全部角色,并延续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种传统艺术,往往是世代相传,传男不传女。

与国内有段时间将梨园戏子称为“下九流”不同,歌舞伎在日本一直有着很高的地位,出身歌舞伎的世家被称为“文化豪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藤间斋正是出生在歌舞伎世家。

他的父亲和祖父,皆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家。

藤间斋的爷爷,是日本艺术院会员二代目松本白鹦,本名藤间昭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是藤间照薰,袭得名号市川染五郎(第七代),演技精湛,在电视、电影等领域也多有作品,被人称作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8年,藤间斋和父亲、爷爷三人完成了同时袭名的仪式。

藤间斋继承他父亲的名字,父亲继承爷爷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代同堂的演出吸引了以万计的日本国民观看,就连日本首相安培也在后台合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2007年,藤间斋在公众面前初次亮相,那时,他才两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祖父牵着走到众人面前的他,有点懵有点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一点也不怯场,还自个儿表演起了六方。(即歌舞伎中单脚轮流跳三下的一个表演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之后,小斋苦学家艺,毕竟亮相意味着开始,后续的演出才是未来需要走的路。

于是,别的孩子看动画片,他看歌舞伎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爸爸带去训练场排练,更是每天的日常。

初次登台要表演的节目叫做《连狮子》,为了将狮毛甩出一个好看的弧度,这一个动作,就要练习成百上千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练时因为重复的强度动作,被道具勒到疼,也只是强忍着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光要连动作,还要练发声,长时间正坐等等。往往等到排练结束,他的腿已经麻了,不能站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时也会因孩子气,跟爸爸撒娇不想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者动作没做好时摔疼了自己,委屈得啜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只要爸爸给他买喜欢吃的软糖,小斋就会重新开开心心的投入训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心对于歌舞伎的喜爱,使得小斋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寻找属于自己的乐趣。

比如演出结束后,他依然没有“出戏”,兴奋地重复着表演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玩口红,“熊孩子”小斋也是在他和妹妹脸上,画上歌舞伎妆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为这背后日以继夜的付出,以及将歌舞伎融入进了生活,小斋的技艺得到不断打磨,获得诸多认可。

也因此举行了袭名仪式,从松本金太郎(四代),到如今获得市川染五郎(八代)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歌舞表演,小斋的才气可以说是全方位开启。

和妹妹在家玩耍时,他曾将家里直接变成小剧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己制作道具、布置场景和灯光,甚至自己撰写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十分擅长绘画,在画报上有着自己的个人连载,作品主要与歌舞伎相关,会附上角色介绍,以及表演的幕后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出版了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他,除了会专心从事着歌舞伎表演,也还会出现在一些综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举办了写文集《儚》的签售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有很多梦想,想要出演歌舞伎届经典作品《劝进帐》中的男主角武藏坊弁庆,想要超越曾曾祖父的1600回出演次数,创造一个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从小学艺的苦与甜,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会懂了。

德云社的张云雷,如今也是受人喜爱的“角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商演往往一开票,几分钟就被“德云女孩”们抢光了。

很多人以为张云雷是一夜爆红,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他从小吃苦换来的。

张云雷四岁拜入刘派京韵大鼓传人赵桐光先生门下,开始练娃娃功。

为了练习好唱功,师父郭德纲就在墙上贴上了一张纸,让他对着这张纸背贯口,唱太平歌词。

如果唱错了一句,那么等待他的就是一个大耳光子,而且在纸上是不能有一点唾沫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德云社的弟子学太平歌词,大多是听着张云雷录好的磁带练。

和藤间斋一样,张云雷学艺也是因为热爱与传承。

因为姐姐王慧唱京韵大鼓的缘故,张云雷从小受传统曲艺的熏陶。

他五六岁的时候便坐在剧场里看姐姐表演京韵大鼓,耳濡目染加之天资聪颖,年幼的他第一次上台,稚嫩却有韵味的童音就使他成为了观众口中的“小角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艺者的优秀不是以他会多少技艺来衡量的,而是他内心的强大和对艺术的热爱。

毕竟受益终生的,是艺术带来的力量和面对生活苦难时的勇气。

从小学艺的孩子,练出的基本功更扎实,但决定他未来的路是不是能走得更远,还要看他心底的爱有多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