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省联考的场面有没有吓到你?在中国公务员考试是一场全国瞩目的考试,火热程度不低于高考,来自各省的考生在努力备战了长时间后毅然决然的进入考场,可以说,对于很多考生来说一场考试更像一场赌注,和他们能不能有稳定的工作、能否走上仕途、能否向交代父母等各式各样的赌注。公务员考试是承载着梦想的竞争最激烈的考试之一。但是在国外,好像情况与中国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公务员热持续不减,部分岗位两级分化严重

在我国,考公务员的热度持续不减。

在每年11月左右举行的“国考”和每年春季举行的“省考”是许多选择考公务员考生的首选。除此之外,每年还有一些事业单位考试,也有许多考生报考。

每到大考,有的岗位争夺激烈,有的岗位无人问津,冷热两极,分化明显。一些大热的岗位甚至存在“万人争一岗”的情况。比如,根据统计的数据,今天的联考,公考的“大热省份”山东的报考人数在全国独居鳌头,报考人数为356000人;而海南省排在最后,报考人数仅有12493人。

根据大数据显示,今年,岗位竞争最激烈的是“宁波市江北区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人才开发”的岗位,报录比为1746:1;而最惨淡的岗位是黑龙江公检法系统的“法官助理”等几个岗位,报录比为0。

日本:从考试到录用,漫漫长路等你走

在日本,公务员分为中央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这种模式也类似于中国的“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通过考试进行选拔。

日本的教师、医生、警察、消防员、研究人员都是公务员。

中央公务员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公务员有法律、经济、行政、外交等几类专门职务,是“专家组”,更是日本学生眼中“公务员中的公务员”,它的考试难度、未来成长性、受欢迎程度都是最高的。

2011年,有26888 人报名参加国家公务员Ⅰ类考试,最终只有 1314 人考试合格,通过率仅为4.9% 。I 类公务员主要在中央省厅(相当于国家部委)工作,未来有望成为各省厅的候补干部。

日本的各个中央省厅都有一套培养路线,通过在中央、地方、海外交替任职,让公务员能够熟悉与该省厅有关的政策、法律;通过参与编制预算、各种审议会议的运营等,培养其广泛的视野和专业能力,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多面手”。

Ⅱ类公务员主要在地方的省厅或分支机构从事政策实施工作。2011年Ⅱ类考试中,报名的 48040 人有 4076 人合格,合格率为 8.5%,竞争同样非常激烈。

一般来说,在日本,要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要经过三大步:宣讲会收集信息、参加考试、上门拜访。

每年的10 月、11 月,日本各省厅就开始在各大学校开宣讲会,介绍各自的工作内容和特点,为第二年招聘做准备。每年2月日本人事院公布考试指南,4月开始网上或现场报名。依据考试种类不同,Ⅰ类考试5月进行两轮笔试,Ⅱ类考试 6月、7月进行两轮考试,8月公布结果。

不过,即便考生的笔试、面试全部合格,也不意味着能被录用。

应试者还要自己前往各省厅拜访,介绍、宣传自己,接受各单位单独面试。录取的人数,拜访的时间,都要自己通过人事院的网站收集信息。其主页上写着,每年招收的公务员人数并非确定,而是根据候选者的能力、具体情况决定。

美国:公务员并不是大学生的理想职业

在美国,由于待遇偏低,许多人并不把政府公务员当成理想职业。

根据美国联邦审计总署对几所大学的调查显示,美国大学生对公务员职业的兴趣普遍不高,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只占被调查者的 3%左右。根据另一份调查,大多数公务员抱怨,自己的待遇比私营企业员工差得很远。

在美国,每年招聘公务员时,美国联邦和各级政府都会在网上公布将要招聘的职位,申请者可以在线提出申请。

美国政府要求,公务员申请者必须是美国国籍,外籍人士即便拥有“绿卡”,也没有资格应聘美国公务员。

报名之后,招录部门会根据应聘者的情况,决定以何种形式考核和考试。美国法律规定,在相同条件下,只有退伍军人会被优先录取为公务员,其他应聘者则一律平等。

被录用后,应聘者必须进行宣誓,誓词内容主要是“捍卫宪法、忠于政府、恪尽职守”等等。新入职的公务员有一年的试用期,一年后如果通过考察,便可成为正式公务员。

美国政府对公务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年年末,通过考核的公务员可以获得晋升,而没通过考核的公务员会被认为“不称职”,会受到警告。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则会根据情节轻重受到降职、降薪、开除等处分,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在美国的一些州,政府公务员岗位招录现场门可罗雀,甚至存在一些岗位没人报名的情况。

每个国家的公务员制度不同,所以报考公务员的情况也不同,就上面来看,中国公务员考试相比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中国的考生也是比较幸运的,希望考生也能幸运的考上自己心仪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