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根互联CEO贺东东谈赋能 后疫情时期工业互联网赋能与未来工业范式转变
2020年3月25日,树根互联CEO贺东东先生应邀参与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5G应用产业方阵以“‘智能+’学院”为基础,发起的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呼吸、共命运、万众一心,战疫情”公益直播活动。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工业互联网对助力政府决策及企业复工担任着重要要角色,亦为制造业未来创新发展带来启示。贺东东先生从实际案例出发, 讲述了 后疫情时期,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与未来工业范式转变。
在此我们将直播全文分享给大家。
各位亲爱的听众: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在线跟大家分享汇报一下树根互联作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先行者和领跑者,在疫情期间如何借助工业互联网技术抗疫、协助企业快速复工复产。同时,也想和大家谈谈未来制造业又将如何依靠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和突破。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视频。
复工进行时 无法现场调研 如何掌握复工情况
这段视频是 3月21日央视新闻播的,里面提到的一个场景是工程机械指数如何反映每一天实时开工情况。 为了疫情, 应工信部的要求, 每天我们都会采集数据,统 计每一天开工率的变化,通过数据 反映实时的开工情况。大家看到在这个图上面从3月20日开始我们工程机械开工率已经跟去年持平了,但是在2月23日时候还大概只有一半的开工率,这个数据能够实时反映我们复工的情况。
我们在疫情期间还专门为政府园区和企业开发了疫情防控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免费给到政府园区和企业去用的。现在已经有119个园区及集团企业,458家企业在使用这个平台 ,来实时统计和分析这些中小企业的复工情况,包括人员和机器设备的复工情况。
这两点是复工阶段我们用根云平台做的一些事情。
抗疫进行时 事出紧急 如何调度和管理施工设备
下面我们谈谈在抗疫过程中我们做的另外一些事情。
我们有一个产品叫应急装备智能管理平台,大家看到这个界面里面,我们统计有400多台在我们平台上的设备去支援了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为武汉的抗疫做出了一定贡献,这个柱状图是我们每天在火神山、雷神山施工实时的情况,而且在平台的支持下也有效弥补现场服务工程师不足的问题。
抗疫进行时 方舱医院封闭 如何做好设备维护
在方舱医院设备维护方面,根云平台也是发挥极大的作用。方舱医院的设备都是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建起来的,方舱医院封闭后,设备维护人员进不去,设备维护很困难。智能制氧设备制造商——湖南卓誉科技,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疫情发生后捐了800多万的制氧设备到武汉的各大医院,并借助我们的根云平台实现了设备的快速安装,两个多小时可以安装好,而且在整个封闭期间,通过我们的平台实现了医院设备的远程 维护和管理,医院的管理人员也可以有效去通过这个平台查看制氧机的实时工作状态。
复工进行时 降低现场人员数量 提升生产效率
我们与中电48所一起联合开发的覆盖光伏装备全产业链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此次复工人员不足的情况成为了全产业链有效恢复生产的极大助力。这个产业链平台,不光有制造厂家,也包括下游的配套企业和光伏能源站,2000多台制造设备以及1000多个光伏站等,通过这个平台把他们串联起来, 有效帮助企业在复工期间更好做上下游的生产协同以及现场的生产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 如何直接作出贡献
前面都是谈我们如何赋能给我们的合作伙伴,现在我们谈谈抗疫中我们如何直接做贡献的。疫情期间,我们借助平台优势 购买到两万个口罩以及一千套防护服捐给了有关政府部门。同时,我们免费开放平台的多款工业APP给社会使用 ,其中我们专门免费开放了针对远程设备管理的智能售后管理系统和云视界,来帮助解决企业疫情期间交通不便、人员复工难等问题。这些树根互联为抗疫做的一些微薄的贡献。
疫情影响总结
我们总结一下在这次疫情当中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样的影响,我在这里用了一个三角:人、物,还有数据。大家知道我们讲工业4.0,讲CPS系统,更多是讲到物和数字双胞胎之间的关系。我们国内有一本著名的智能制造的书叫《三体智能革命》 ,跟科幻小说名字很像,他们是把人的因素加进来了,因为除了物和数字双胞胎以外应该把人的因素加进来,所以我在这里借用了这样一个三角的模型。
大家看在这么一个人、物、数据的三角关系中,疫情没有影响的或反过来增长的就是数据这一块,只要是数字化的,只要是能够通过Digital的方式去交易去运营去传播的,这次反而得到一个快速发展,大家知道我们线上的购物,线上的娱乐,包括现在小朋友关在家里线上的教育, 在线办公的一些工具, 这些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只要它是Digital的数字化的东西,它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会有一个增长。
但是,反过来人是寸步难行,这次疫情的封闭主要是对于人,人动不了,人动不了就对于各行各业只要需要人到现场去工作的全部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物体我们的物体只有部分的,比如说生活必需品这些可以移动,但是其他我们正常生产用到的零部件这样一些东西移动不了,所以就看得出来这次疫情影响的是没有数据化的这部分,只要是有数字化的能够在线上交易和线上运营的它影响比较小。
如果一切在线运营 疫情奈我何
所以,这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或者说会让我们去憧憬一下未来的制造业应该是什么样子。我想未来的制造业我们憧憬是一个在线的而且是社会化的,是一个智能运营的体系,若干年以后当我们智能制造全部实现以后应该是在线运营,而且,社会化去调动全社会的制造资源和知识经验,另外它是一个智能化,通过AI,通过大数据驱动的运营的体系。我想这是我们对于未来制造业的终极场景的一个规划,将来一定会做到这一点,而且这样做完以后整个所有的机器、物料、产品、人,这些要素全部会复制到线上,而且大家都通过大数据、AI来驱动,用软件来定义,所以它就能够实现远程在线的非现场这些控制和运营,同时企业形态也将发生一些变化,这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制造业转型的本质
这个未来的憧憬涉及到的几个转变就是三个化,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网络化更多是说新的连接,就是把机器、设备、人、物全部要连接网络上,同时会有所有这些对象的数字化,就是我们的数字双胞胎。最后一点,当所有这些物理对象和人数字化以后它就可以把新一代的技术能够完全使用起来,也可以把互联网支撑的商业模式能够使用起来实现一个自动化运营。 而整个转变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
平台是核心
这张图我已经用了快十年时间了,从来没变过,因为这个是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最本质的理解,它要做到的几点,要实现万物互联把机器能够连起来。要构建物理对象的数字径向,然后再透过工业数据,数据洞察和人工智能去辅助去代替,或者去优化我们的工业和产业的决策,通过软件通过各种软件来驱动我们物理世界的运行,最后由于所有这些要素连接到互联网上面来全部社会化连接,所以所有的新的商业模式都会发生,这是我们的一个理解,我这是老生常谈了。
从专业机构看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
不同的专业机构对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很多定义,可能大家的定义不完全一样,但是总的来说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跨地域跨行业的,另外有广泛的设备连接能力,而且最好是有多场景的部署模式,要有足够的开放性,尤其重要是在OT这一块,在物联在边缘,工业的数据管理和集成的能力,端到端的应用能力,以及我们平常有时候被大家忽略的就是我们从战略和商业模式,市场营销整个产业链运营等等这方面会体现出来的一些变革的能力。
Gartner IIoT魔力象限报告
国际知名调研机构Gartner公布的2019年IIoT(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评选结果,树根互联凭借旗下的ROOTCLOUD平台,以唯一中国企业身份入选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评选。Gartner对我们的评价是说在物联接入、应用实践的案例、全球化能力等方面都具备优势。 我们起步相对跨国平台还比较晚,所以我们在 愿景的完整度或者说成熟度方面 得分是相对比较靠后的,但是在执行力方面,落地和具体的实践案例方面,我们是中偏上位置。
我们觉得工业互联网近几年有几个趋势:
从单体应用到整体数字化转型
因为工业应用从3.0时代长期以来我们就是一个单体的应用,我记得我原来统计过三一重工的信息系统,大概有二十几个独立的系统分别管理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应用,但是这八十几个还远远不能覆盖企业所需要的场景,所以就呈现出一个是数据很乱。二是应用特别杂,各种各样单一的专门化的应用,但是应用之间是无法打通无法协同,尤其是很多的know how,比如说我们的工艺,老师傅工艺的know how,我们一些质量分析的精益,精益质量分析的一些模型等等都没有办法把它软件化。三是迭代非常难,就是这些系统之间数据化非常难,现在所有的企业我们谈到数字化转型都是一个整体转型,你很难单一说我只做一个MES,我只做一个后市场服务的提升,或者说我只是说做某一个设备的工艺的改进。
更多是一个整体数字化转型,所以在这种需求之下就需要最好是一个统一的平台能够把不同的应用场景能够支撑起来,无论是研发、设计、制造和服务,能不能把统一的数字模型在不同场景下去怎么做使用和调用。
另外,它要能够支撑 快速地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新的技术的导入。每天都会有新的技术出来,云,大数据,AI,区块链,标识解析,现在有5G等等,每一个新的技术出来以后我作为一个制造企业你说不去享受这个新技术的好处怕会掉队,但是说我要使用到这些新技术一没人才,二没沉淀,三又要花很多钱,我怎么样能不能有这样一个机制,这么一个平台能够快速帮我把这些技术对接过来,导入进来,另外会不会有一个共享的分享的模式,能够把这些新技术沉淀下来的应用能够相对便宜地赋能到我的制造企业,而不是说专门为我这家制造企业做一个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那样成本根本受不了,周期也受不了,这也是第二个统一的需求。
第三,要非常简单地开发、部署和运营,大家知道制造企业IT都是短板,有些都没有IT部门,没有办法做一个复杂的运营也没有办法做一个复杂的开发和部署,所以怎么样做到一个开箱即用的这种SaaS化的应用,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这是我们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之一。
从车间物联到社会化生态
从现在车间的物联,我们单台设备自动化,机器人化,到整个社会生态的一种演变。我这里画了几条曲线可能看上去比较复杂,实际上就是两种,一种是说很多朋友会问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物联网到底有什么区别,因为工业互联网已经出现好多年的时间了,我的理解,我把它放到一个场景下来看就会比较清晰,越是在靠左边,比如我在车间或者单台设备的连接我在车间这一层要做一个加工中心的NC的控制等等,这样一些越是传统的物联和我们传统的自动化是可以比较好的覆盖的,但是越是到车间到企业集团到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链企业,到全社会的一种制造协同和合作,这样的一种局部的物联方式就很难去满足这样一个场景。
所以越是大的场景越是跨度大的应用它对于工业互联网的依赖就会越强,比如说我们在做一些集团性企业的互联工厂,举个例子,其实你单个工厂的物联解决方案我们传统3.0时代的自动化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但是我在中国比如说有二十几个工厂,我要把这二十几个工厂数据汇集到集团总部可以做各种跨工厂的分析,多维度的比如说同等工艺的分析,这个其实从需求来讲不是一个特别高深的需求,应该说很朴素的一个需求。
但是你的IT架构,传统的机械化的架构就很难支撑一个集团企业跨地域跨工厂不同的数据分析,到了上下游企业就更加做不到了,所以整个工业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是顺应这种变化,从我们车间局部的物联,或者说从一条黑灯工厂产线的自动化到我整个越来越把产业链往整个社会化协同去走,它需要有大跨度的数据共享,应用的共享能力。
从企业级管理到社会化协同
这里我更具体画了几个示意图,我们过去两化融合,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更多是单的BU或者是业务领域单个软件,后来我们说信息化全部打通,T字形结构,我们横向打通,从销售、设计、采购、制造、物流等等全部打通,纵向从营销的订单到ERP,到MES,到整个设备自动化,单个企业把纵向和横向打通形成一个信息化非常强的企业,这个是我们在3.0时代难度非常大,即使在3.0时代也没有几个企业真正在横向纵向在企业内部去打通的。
现在我们已经升级到整个产业链的产业集群,产业链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正在发生的我们说产业链的一种新的模式已经出现了,在销售环节可能已经有一些专门的销售平台在做互联网化的销售,也会有一些专门的设计师平台去做一些,把设计师的智慧结合起来做社会化的设计,也会有一些集采平台去做一些采购等等,都有了。
但是,制造,共享制造这一块相对这些平台来讲还是比较欠缺的,因为这一块是最难的,怎么样把不同的工厂或者说同一个产业集群里面不同的制造的能力,怎么样变成一个制造平台去能够跟上下游的采购平台或者是销售平台去对接,形成真正的这种产业链集群的生态级的合作,这个是非常难的,但是也是有非常大需求,最近大家也知道一些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成功实践的企业发展非常快。
按照构想接下来在每一个传统行业,任何一个传统行业都会形成这样一种新一代的产业链级的制造的新模式,而怎么样去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力快速去构建起这样一种产业链级的新的生产模式,也是趋势之一。
根云平台定位于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
根云平台我们定位非常简单,两个关键词,一个叫“IOM”,我们一直把自己叫做我们是IOT平台里面的IOM平台,Internet of Machines,我们更多是聚焦在机器的互联,因此我们的应用更多是叫“机器关系管理”,这里是我借用了CRM这个概念,我们叫“MRM”,Machines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就是我们是基于以机器为核心去看它的OEM制造商,它的终端用户,政府的监管和管理,金融机构对于这个设备融资,我们的运营和服务商对它的售后服务,节能改造,设备租赁,二手交易等等,这些都是以机器为核心去做的这样一种价值的出口,这是我们根云平台的一个定位。
普适中国,价值导向
我们有几个趋向和价值导向:
一个叫“用得起”,我们是比较坚持公有云的这么一种模式,也同时坚持SaaS化的一种服务,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只有公有云才能在企业之间通过共享去降低成本,SaaS服务也是这种形式一个具体的体现。我对于工业互联网的一个理解,其实除了技术本身以外我认为工业互联网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生就是一个共享分享,大家分摊成本,只有共享知识这一种机制,这一种模式,才能够把成本降下来,才能够把这个成本降到我们的中小制造企业能够接受的一个程度,才能让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大规模普及到制造企业里面来,所以私有化部署,单个定制的开发只有有钱的大企业才用得起,没有钱的广大的中小企业是用不起的,所以我认为工业互联网它不光是一种技术,同时它还是一种商业模式,结构化去降低成本,去分享知识和经验,这是我的一个理解。
第二,我们坚持“高价值”,一定要价值导向要普世中国制造,我们理解的价值就是几句话,很朴素,机器要连得上,数据要接得住,设备要管得好,智能要能够落地,因为制造企业来的钱都不容易,赚的钱利润非常薄,所以每花一分钱都要有价值的回报,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工业互联网我一直开玩笑说“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叫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家问我为什么要做工业互联网的时候,我就说“因为中国有最多的制造企业,最多的设备,最多的场景,所以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一定会得到好的发展”,但反过来中国的制造企业相对来说利润都不是特别高,而且大家都是艰苦奋斗发展起来的,所以大家对于成本的敏感以及对价值的要求非常非常高,所以在中国做工业互联网同时又是最难最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外资平台高大上的平台在中国很难落地的一个原因。
我下面再分享几个案例:
宁夏共享案例-赋能龙头企业构建行业平台
宁夏共享集团是铸造行业的龙头企业,它的董事长也是非常有名的企业家彭凡,我们协助他们联合一些铸造行业的企业以及一些科研机构打造了智能铸造产业链平台,实现了制造设备的装备管理,以及整个共享工厂的底层平台的对接。
我们的平台帮连接了100台工业3D级打印机,在铸造行业这种高端的非常贵的3D打印机被用于打造大型的模具,这是中小企业需要的一种共享能力,靠他们单独去买花七八百万去买一台这样的3D打印机使用的频率又不高,这是超出他们承受能力的,但是这种3D打印出来的模具精度特别高,质量特别好,所以他们也希望享受到这样一种新的技术,这是典型的可以透过共享工厂去赋能中小企业的案例。
优力电驱动案例-赋能新创企业快速迭代发展
优力电驱是一个小型的创业企业,创业只有十几个人的时候我们就合作了,从创业初就定位于基于根云平台的电池BMS,基于数据驱动的全部在线运营的模式,所以它的BMS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联网的要取数的,而且通过这个数据随时做客服的精准画像,不断提升它的营销水平。
同时,电池实时充放电的数据又能够帮助它不断迭代和提升电池管理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通过这些大数据分析它的商业模式也不断在迭代,现在已经演进到了应该说经过三次演进了,现在已经演进到了通过分时租赁的方式去出租新能源的快递车,而且我们也帮它找到了融资公司一起来基于对IOT的数据做融资的支持。
所以这样一个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去做的 创业公司不断迭代去演进,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同时把金融经验导入进来,无论是产品质量,后市场服务还是它的客户营销精准画像,都是一个真正数字化的制造业在往前发展。
普茨迈斯特案例-赋能隐形冠军全球化运营
普茨迈斯特是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在细分行业是绝对的龙头老大。但是,一直以来全球化的后市场服务都是其发展的痛点, 大家想一想几十亿的规模如果放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其实很难去构建一个全球化的 后市场服务 体系,反过来看我们整个中国的企业产品出口非常容易,但是你看上去出口量比较大,我出口几百台,但是分到十几个国家以后,每个国家可能只有十几台,二十台,几台,那你不可能为这几台在一个国家,你是没有办法去构建你的后市场服务系统,这一点上我们支持普茨迈斯特这样的隐形冠军。
现在已经是在超过21个国家我们帮它管理它的后市场的设备,这是在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里面我们具备完全完整的海外服务能力,在座的有中国的制造企业有大量的产品出口的话,我们是可以很乐意给您提供这个服务,真正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我们的性价比销售出去难度不是特别大,最难的是销售出去以后怎么做后市场管理,怎么不砸牌子,怎么把维修成本降下来,或者说把对全球市场的服务质量提升上去,这个对所有的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根云赋能广州定制家具产业链平台案例
广州定制家具的产业链平台是我们配合广州市政府对本地支柱产业发展的规划,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我们把上下游的定制家具,比如说从设计、销售到家具工厂到软件企业,到物流企业,把它在产业链上打通,提高这个产业链的整体效率,这就是我刚刚讲过了,真正你去跨企业优化产业链上的效率时候,这个时候往往效果会大于在单独的一个企业内部去做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
全球第32个灯塔工厂落户福田康明斯
福田康明斯是大型制造企业,2019年入选成为全球第32个灯塔工厂。我们的根云平台帮他们打造出装配的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这里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很多工艺know how,我们的工业知识其实是在的,在老师傅脑袋里面或者在一些本本上面,但是它能不能形成一个软件化的APP,这有一个很大的跨越,所以我们这里无论是从数据采集的频率,采集的维度,以及把工程机理沉淀成算纸去及时实时在工艺上面做它的装配质量的判断,这点我们做了很好的实践。
Gartner与树根互联 联合发布白皮书
上面讲的这些案例只讲了一些点。我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前天我们与全球IT咨询权威机构Gartner联合发布了一个白皮书,叫《风口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副标题是:“制造业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商业伙伴”,里面内容非常多,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找到这个白皮书,是免费的公开的,大家可以去看。
制造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路径
这里面首先我们做了一些统计,第一个是根据2018年的调查大概36%的企业正在或者是导入物联网,中国是高达49%,所以有一个判断到2024年至少50%的现有企业将被IOT赋能,这是对未来的一个预测,一半以上的企业会被IOT赋能。
第二,到2023年,30%的工业企业将在企业内部部署标准的IOT平台,这个比例远远高于2019年的4%,什么意思呢?我前面已经跟大家汇报过在企业内部从过去单一的工业软件构成的信息系统,我们逐渐会过渡到基于平台,以微服务化或者说基于平台的服务集成这么一种盈利模式,这一点乐观估计到2023年会达到30%。
另外,根据现在的调研超过100人的企业应该是中型企业了,39%已经开始进入部署,但是少于100人的企业只有不到28%完成了POC,这是我们自己的统计,从我们做的400多家企业统计来讲,我们现在正处在从POC过渡到小批量应用的一个大的阶段,小批量应用我们在2017年大概不到10%,去年已经到了最低40%,其实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跟我们制造企业去引入一个新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引入一个新的技术的设计方案这个周期差不多,从最开始的技术认证到做POC到小批,再到上批量,这个过程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做工业互联网是一定要有耐心的,不会像消费互联网突然爆发。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5点变化
我们探讨了一些变化:
第一个是IOT的价值逐步清晰并得到认可,开始从POC到小规模部署,刚才已经讲过了。
第二点是我们依然缺乏端到端的业务解决方案,大家再看右边的图,阻碍我们做工业互联网成功的因素排第一位的是“实施和整合的复杂度”,在工业互联网之前我们知道系统集成,我们专门要靠系统继承商花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代码编写,才能够把一个应用集成起来,因为我们要有硬件的接入,要有数据,要有通信协议的打通,要有点表的对接,上面还有数据的管理,上面还有应用等等,还要有运维,所以它这种复杂度和实施度对于工业互联网来讲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障碍,所以反过来讲我们现在还缺乏把这种复杂的工业应用相对简单化,或者相对把一些可以沉淀的公共应用变成一些API,再去调用,这是目前整个行业缺乏的能力。
第三个整体的实施效率,工业互联网的威力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有时候猛的一看跟系统集成差不多,当然你底层是基于平台去做的,你在底层的技术架构和商业逻辑里面一定会不断沉淀一些APP,不断沉淀一些公共应用,所以最后会越来越跟系统集成拉开差距,但是在早期它的实施周期、复杂度和特征来讲,你如果不仔细去分析可能跟一般的系统集成差不多。
第四点,我们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要有重点聚焦的能力,到底我们在哪个领域先形成解决方案。
第五点,我们IOT生态构建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大家都知道或者都发现任何一家单一的平台企业,或者单一一家企业都很难去满足我前面讲到的趋势,从单一的应用到整体数字化的转型,谁都满足不了,所以这个角度大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需求,去相互靠拢构建IOT生态,当然这个生态是一个有机生态,绝对不是大家凑在一起像传统的APP Store,大家你们都在我这里商店摆个摊,看上去好几百个软件关在上面卖,但是这些软件之间没有打通,那是最传统的WEB2.0时代的东西,那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真正的生态是基于IOT平台大家去打通数据,打通应用,打通场景的这么一种趋势。
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障碍
工业互联网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复杂度,安全,成本等。这个成本顾虑我前面已经分享过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如果不通过这种分享成本的模式,不通过这种知识的SaaS化的订阅的模式,你是很难结构化去把这个成本降下来,但是这个又是难度非常大的,所以这一点在目前还依然是工业互联网普及的一个重要的障碍。还有一个障碍,技术不成熟,整个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内做平台的我们算最早之一的了,也就四年左右的时间,以前单个企业内部做了可能有十来年的应用,但是整体来讲做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才出现几年时间,所以整体而言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