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呵呵,有个锤子关系。首先清朝后期是够弱的,但是人家中前期也曾经睥睨天下、征战四海。否则大清王朝如何从偏安一隅的东北,发展成为巅峰时期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鼎盛版图?所以就算是清朝后期有几个败家子的不肖子孙和趁火打劫的强盗,这么厚实的家底儿就是败家也不能一下败光吧。其次要看当时的国际形势,大英帝国制衡手段依然在远东发挥着作用。为了牵制沙俄对于远东和中亚的扩张大清王朝怎么也不能迅速败亡,否则失去缓冲地带沙俄会从中亚和东亚迅速南下。其三与俄日以侵占领土的方式不同,欧美各国希望源源不断的从腐朽的清王朝攫取利益。所以英美不允许俄日过分侵占晚清的领土况且还有日俄之间的矛盾,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就是一个例子。这几个因素叠加,导致暗弱无能的晚清退出历史舞台时依然保留了大片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外部因素以外,晚清时期也有不少仁人志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奔走征战。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依然抬棺出征,经过艰苦的征战收复新疆。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弟子满天山就是后人对左公的褒奖。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的胜利。而以曾纪泽为代表的晚清爱国外交官员,利用自己的学识极力的为国家谋取利益。虽然晚清腐败无能,但是还是存在血性男儿为这个国家奔走。这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晚清能够保留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重要保障。

清朝祖上也阔过,中前期在危机意识下积极的国防政策积攒下了丰厚的家底

清朝(包含前身后金)在早期并不自信,唯恐自己在中原站不住脚被赶回老家。所以封禁东北、修建柳条边“长城”,就是为自己留下的后路。正是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所以从顺治到乾隆在各种风云际会因素的叠加下大清版图不断扩大。以中原王朝自居的大清,推动王朝的版图达到了鼎盛时期的1316万平方公里。相对明朝来说,清朝版图的扩大有其先天的优势。明朝版图的核心是两京十三省,而蒙古各部虽然曾经接受过明朝的册封但是并不属于明朝版图。而清朝在入关以前就已经统一了东北、平定了漠南蒙古,所以东北和漠南蒙古基本上相当于清朝带来的嫁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清朝入主中原定鼎天下后,版图基本上相当于明朝两京十三省加东北和漠南的领土。其实这个时候清朝基本满足了,但是形式迫使清朝为了自保不得不通过征战扩张版图。喀尔喀部和漠西蒙古此时属于臣服,但是清朝并不直辖统治。到康熙时期清朝几乎处处烽火:北部沙俄蚕食清朝东北老家、西南三藩叛乱、西北准噶尔汗国虎视眈眈、东南盘踞台湾的延平王一系袭扰东南沿海。正如《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千叟宴上说的,是这些敌人逼得他立下了这开疆拓土的丰功伟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四股势力当中除了台湾的郑经属于疥癣之疾,其他三个对手都是清朝的心腹大患。吴三桂向入主中原建基称帝;葛尔丹想恢复蒙元疆域、再造汗国;嗜土成性的沙俄想着往南拓展出海口,所以大清就算为了自己的生存也必须和他们死磕,所以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征战台湾、漠北、西北相继进入清朝的版图。乾隆时期的十大武功虽有好大喜功之嫌,缅甸、安南、廓尔喀的征战还是奠定了东亚强国的地位。所以从顺治入关到乾隆平定西北,清朝几代帝王积攒的丰厚家底足够不肖子孙败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的制衡政策以及对于俄日在东北的彼此制衡,客观上也为晚清保住庞大国土提供了契机

自从英国坐上世界霸主的位置后,就在考虑如何坐稳。所以在近代经济最发达、军事力量最强的欧洲开始实行大陆均衡政策。在全球范围内或者局部范围内英国同样采用类似制衡的方式,防止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在远东地区同样如此,在远东和中亚英国与沙俄都有激烈的利益冲突。所以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英国打算扶植大清牵制沙俄在远东的扩张。沙俄趁晚清腐败无能之机,通过不平等条约不断蚕食清朝北部领土高达150万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俄罗斯的胃口更大,否则也不会有黄俄罗斯计划的出台。但是俄罗斯整体从南欧的黑海经中亚到远东向南扩张的态势,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在黑海的克里米亚英国为了阻止沙俄向南扩张,甚至联合法国和奥斯曼组成联军击挫败了俄皇的企图。在中亚英属印度与沙俄直接接壤,牢牢堵住沙俄南下印度洋寻求出海口的道路。所以在远东英国同样不想让俄罗斯过分割占清朝领土,否则强大且横跨欧亚的沙俄必然会对英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产生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甲午海战后清朝战败,英国不得不扶植日本对抗沙俄。俄罗斯和日本彼此防备都不想让对手从清政府割占太懂的土地,所以才有甲午海战后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的历史事件,所以列强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为晚清保住庞大国土提供了契机。

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大国倾向扶植晚清崛起巨额利益,所以不会放任俄日过分割占晚清领土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追逐利益,所以通过工业革命逐渐强大起来的英法等国在全球殖民就是为了利益。这种利益以商业利益为主,即便是在殖民地也是获取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倾销市场为主。大英帝国时代虽然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殖民地就是殖民地与英伦三岛本土的地位截然不同。而日本和沙俄都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所以对于领土的追逐就是并入版图。沙俄不存在殖民地,占领就并入版图成为自己的。所以西方列强和日俄对利益的认同方式存在着差异。

英国之所以发动鸦片战争就是为了打开清政府的市场,寻找通商和商品倾销的空间。清朝虽然庞大,但是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模式可以自给自足。 从乾隆时代开始,英国就对这个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人口基数的大清垂涎三尺。但是清朝在广州一个通商口岸远远不能满足列强的需要,这才用武力打开清朝国门。但是无论怎么说英法美等列强寻找的是攫取巨额利润的机会,在不平等条约上很少见到割占领土的条文。这和日本、沙俄不同,西方列强以赔款和通商的商业利益为主而日俄以割地赔款扩张版图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朝就这么大、财力就这么多,如果过分的领土缺失如同杀鸡取卵必然会对英法美等国的商业利益造成冲击。所以在晚清最大的卖国条约《辛丑条约》中,英法美等国严格制止俄日对清朝提出领土上的诉求。随意虽然在条约中付出了9.8亿两的本息,清朝的大部分领土还是顺利的保留了下来。

小结:

腐朽落后的晚清政府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留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实属侥幸。在列强内部矛盾彼此制约的外因和左宗棠、冯子材、曾纪泽等爱国人士的努力的内因,清朝才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保留下大部分的疆土。所以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教训必然铭记,这必然成为我们伟大民族复兴的鞭策和激励。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