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最高频被提到的

虾和水果相克

有人认为虾中的五价坤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传说中的砒霜),而引起中毒。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对海产品中砷有限量规定。而砒霜中毒剂量是50mg,根据转换系数计算,即使虾里面有的砷达到了最高限量,并且有非常充足的维生素C理想情况进行转化,也相当于一个人要吃40kg的虾,才有可能达到中毒剂量。

谣言很多,下面的这些你也应该很熟悉,当然每个地域之间食物相克的说法也各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豆和牛肉:说法是土豆和牛肉在被消化时所需的胃酸浓度不同,势必延长食物在胃中的滞留时间,从而引起胃肠消化吸收时间的延长,久而久之,必然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

辟谣:假如淀粉和蛋白质不能一起吃,那么包子、米饭配鱼肉肉都有危害。那还有什么能吃?

菠菜和豆腐:说法是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鞣酸和钙结合影响吸收。

辟谣:事实上,大部分植物性食物中均有草酸,虽然草酸能与部分钙结合,但是影响甚小,没有被结合的钙仍可被人体吸收利用。何况,菠菜和豆腐中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及其他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因此,不能因为食物中某个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而放弃整个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豆浆冲鸡蛋:说法是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会与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结合,从而失去二者应有的营养价值。

辟谣:生豆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它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然而,这种物质比较怕热,在100℃加热9分钟,可以将它破坏85%以上。因此,豆浆只要煮10分钟,再和鸡蛋吃,就没有任何问题了。鸡蛋清当中也含有妨碍营养吸收的蛋白质,但是它们更怕热,只要70℃就会失去活性。所以,豆浆煮透了,再和鸡蛋一起吃,不会有任何问题。

吃肉后喝茶:说法是茶叶中的大量鞣酸与蛋白质结合,会生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从而延长粪便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质被人体吸收的可能性。

辟谣:正常浓度下茶叶中的鞣酸最多是几百毫克。即使能结合,那也只能是微不足道的。小麻花老家在福建,每天饭后喝茶,每天肠道顺畅的默默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牛奶与橘子:说法是刚喝完牛奶就吃橘子,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先与橘子中的果酸和维生素C相遇而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吸收,而且还会使人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你看将橘子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会有沉淀物产生欸。

辟谣:牛奶蛋白质遇酸沉淀是很正常的事情。就算不吃水果,在胃里面遇到胃酸一样会沉淀。胃酸比橘子汁可要酸得多,如果遇酸沉淀就不吸收,牛奶在人体内岂不是没有被吸收的希望了?另外,这症状明明是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不是食物相克。

上面只是举例,因为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太多,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包括大葱+蜂蜜、红薯+香蕉、绿豆+狗肉、松花蛋+糖、花生+黄瓜、青豆+饴糖、海带+猪血、柿子+螃蟹等,得不下500种。更为有趣的是,食物相克的说法,地域不同说法不同。常常有某些地域常见的饮食习惯,在别的地域为食物相克。萌萌我就不一一列举啦。总之,都是各种不靠谱的坊间传言。

我国营养学庄家郑集教授,特别针对所谓“食物相克”食物,用小鼠、猴子、狗进行实验研究,其中还有7组由研究者做人体试食试验,结果均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反应。


中国营养学会委托兰州大学对100名健康人士进行所谓“相克”食物试食试验,包括猪肉+百合、鸡肉+芝麻、土豆+西红柿、牛肉+土豆、韭菜+菠菜等,连续观察一周,也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反应。

食物相克之说,并不成立。迄今也没有看到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由于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案例及相关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我以前这么吃

明明感到身体不适

为什么食物相克理念,会从古至今流传这么久呢?

确实吃食物有可能会引起不适,但大都因为下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食物之间相克。
首先就是食物不洁。由于食物清洗不干净,加热不彻底,食物表面感染的病菌会入侵人体造成腹泻等不适。例如有一条食物相克说墨鱼和茄子同食会造成霍乱。而其实霍乱是由于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而这种霍乱弧菌经常污染的食物就是鱼虾蟹等水产品。此外还有狗肉与狗肾同食会引起痢疾等等也是这个原因。
其次是食用方式不当。一些食物虽然已经被食用多年,但依然会有很多人有食用不当而产生食物中毒等不适现象。例如豆角含有大量生物碱,如果没有彻底煮熟,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手脚发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再比如说柿子,大量吃也会产生胃柿石。
然后就是乳糖不耐。比如橘子和牛奶同食,会发生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其实这就是因为乳糖不耐症。在全球的成年人中,大概三分之二人都有乳糖不耐,中国人更是达到了90%。这些人单喝牛奶都会腹泻,这时候如果碰巧跟别的什么一起吃,就产生了这些“相克”现象。
还有肠易激症(IBS)。肠易激综合征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这些得了肠易激综合征的人群无论吃了什么,都有可能产生腹部不适,并因此怀疑那些食物搭配,认为它们存在“相克”。
还有就是过敏现象。海鲜过敏、花生过敏、鸡蛋过敏。吃了某种食物后,突然发生恶心、腹痛和呕吐的症状,或者全身起满了大大小小的红色疱疹,这就是食物过敏的典型症状。研究发现,亚洲人的食物过敏情况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鸡蛋、乳制品、腰豆、香蕉和芝麻这5种食物最容易引起过敏。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都有可能造成过敏。小麦、花生、酱油、坚果类、鱼及甲壳类食物也是常见食物过敏原。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体系不健全,对于未知现象的一种主观的臆想和总结。所以,不断学习新知识,是让新手妈妈不焦虑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