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间晚上的台东长滨乡,难得热闹。来自台北的媒体团、与在地阿美族人,一起在小酒馆牵手跳舞高歌,享受在地的惬意。一旁的老板阿翔笑笑看著,一面招待大家啤酒。今年四十岁的他,曾是联发科工程师,四年前却选择辞掉年薪数百万工作,栽入这片令他著迷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矗立台湾东边的海岸山脉,金刚山脚下的台东县长滨乡,有著对都市人来说太奢侈的风景,背面是山,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近年吸引不少青年定居,放慢脚步,享受这块净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片海,我到现在还没有看腻!」今年刚迈入不惑之年的张智翔(阿翔),4年前辞掉在联发科行销业务处资深业务经理的高薪工作,移居妻子的故乡,买了3甲田耕种,同时打造面海的真柄禾多露营区、禾多小酒馆。不只让游人度假,也成为在地部落青年,以及民宿、餐厅等年轻业者,一同开会凝聚地方产业动力、发想的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创业不仅于此,并在新北市板桥区开设「禾多静巷餐厅」,把日治时代直送天皇、如今却滞销的长滨米,送进台北人的胃;他种田,从插秧到收割都不假他人,后来转交当地青农种植,又用高价收购米,让部落家庭得以自力更生;他把梯田开辟为露营地,让旅人可以享受开阔的山海美景,身体酸痛的时候,一通电话就找来台湾「脚底按摩」创始者、瑞士吴神父训练的部落专业人士服务。

「禾多静巷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多静巷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多静巷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多静巷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禾多静巷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土生土长的台北人,连垦丁都没去过,以前对台东的想像,大概跟东北角差不多,」阿翔说。妻子是阿美族人,但是在岳父年轻时,就为了躲避国民政府,从台东长滨搬到台北生活,随年纪渐长,岳父一心想回家乡,逢年过节就问4个女儿和孙子,有没有人要回去台东。

「听了5、6年,没人要理他,后来我有点受不了,就跟岳父说,我去那边买土地。他听了很开心,隔周就帮我安排中介、代书、邻居去看地。那是8年前,我人生第一次踏上台东。」阿翔接连看了半年土地、到最后年假都请光了,终于辗转买到位于长滨乡真柄部落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买了地,下一步跨得更大。8年前,他开始过著平日上班族、假日农夫的生活,期间不时把岳父接回去台东住个一、两周。渐渐地,不只是岳父脸上充满笑容,他也开始被这块土地「黏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在台北欲望无穷,比手表、比车子,永远比不完。当我开始两边跑,感觉落差很大,在这里,一点也不会不快乐。」

阿翔说,看到部落的人去海里抓龙虾,本来他想著多抓一些、卖到好价钱改善经济,但是当地人只说「够用就好,不然孩子、孙子没得吃怎么办」。

就是这句话,开始冲撞他的价值观。放下年薪数百万的生活,对阿翔来说,并非没有挣扎:「我也是想了3年多,才决定辞职,走入简单生活。」阿翔感慨,以前工作、应酬到半夜是常态,现在妻子看著皮肤黝黑的丈夫,反而说他「终于变正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阿翔,脑海里想著的,永远是「我要do something」,相信涓滴成河,有朝一日,长滨的人口将不再外流、产业也跟著发展起来。

这样的理念,来自一次与部落伊娜(女性长者)的对话。有一次他走在田边,看到伊娜坐著板凳看海、一边数数,一问才知是在算「日子」。「她在算距离下一个连续假期,去城市工作的孩子什么时候回来看孙子、而她可以看到孩子。」阿翔听了很心酸,也就此决定——

「不管怎么样,去做(改变)就对了!」

当农夫,他坚持有机耕种,相信「当你友善土地,土地就回报」。后来田地交给部落青年耕种,阿翔则开起了小酒馆和露营地,「我学的是IC设计,但最喜欢建筑设计,所以就自己打草稿、从高雄买来货柜,找部落的人来做工程。」阿翔的工业风「禾多小酒馆」,顾名思义就是稻田很多,以及他北部、东部两边跑的「移」动生活。

酒馆和露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馆和露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馆和露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酒馆和露营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他的田每年收成两万公斤的米,根本卖不掉。「我的后车厢都塞满满的,逢人就送,不然就只能送碾米厂打掉。」但是阿翔没有就此灰心,在一场应酬中认识一群厨师,听闻长滨米的Q弹口感,正巧和义式炖饭是绝配,就这样,在2013年开始了餐饮副业。

他和前同事合资的「禾多餐厅」,把约一半的收成、10,000公斤的米卖到台北,炖饭成了店内热销料理,月营业额约在50到60万之间,扣掉原物料、人事成本,虽是薄利多销,却也渐渐站稳脚步。在科技公司担任行销主管10多年的他,透过大数据分析,下一步将在大坪林站开设分店,「我们不开街边店,会在巷子里;根据来客分析,选举期间的餐饮消费力较低,所以我们会等明年大选完后再开幕。」

露著真诚笑容,默默地连结他人、做他觉得正确的事情,这就是阿翔。

公益平台基金会董事长严长寿,近年在台东长滨乡、花莲丰滨乡推动「互利共生」的观光产业,与许多在地青年建立关系,定期给予民宿、餐厅等观光专业的培训课程。在他眼中,阿翔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连结者,把台东的产品想办法销到台北,也在当地建设,让人看到如何以身作则去珍惜土地。

「我都跟旅人、朋友说,这个老板是台北人,老婆是隔壁部落的阿美族,但是老公更像原住民,」长滨余水知欢民宿管家、返乡部落青年巧云说。阿翔重关系、是很好的协调者,接到外部旅游团体,就想办法与部落连结,「不会只要赚钱,他愿意跟(部落)年轻人合作。有时候部落做事还要看谁跟谁好,但他一讲,人家都愿意做。」

台东长滨真柄部落余水知欢民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到真柄部落,阿翔有整整5年多的时间,没有水源,只能自己翻山越岭接水,原因无他,因为他的血液,是曾经欺负原住民的汉人。「真柄部落其实很排外,即便我是原住民女婿也没用。但我懂他们的背景,知道早期他们被我们欺负的历史渊源,这是一个过程,我理解。」阿翔回想这段难熬的日子,只是面带微笑。

真柄部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间快转到2018年,有一天当地耆老来找他,终于答应给水时,「我当下很紧张,一直说谢谢,其实快哭了!」

「他很好,部落有任何活动、祭典,他都会包红包给部落协会,就是义不容辞。」巧云5年前返乡,一路走来,看著阿翔的许多举动,都是为了把机会留在真柄部落,让客人感受部落的美。看见他对当地的认同,非常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年,我们一直努力,渐渐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回来,部落有了生气。长滨不需要像都兰,我们有不同魅力,想要的是旅人、不是旅客,」阿翔感恩地数著每个小小的改变。

接下来,他还想盖民宿,因为「小而美的民宿业者来,可以制造相关工作机会,让年轻人回来照顾老小、就近发展。」

他期待有一天,让观光带动农业与各种产业链,让部落家庭团聚,更多的「互利共生」,让长滨人,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捷鹏国际|台湾游学

图片|网络

文案|山中雾气

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