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演唱会

在米兰大教堂举行

他是一个盲人
却给世界带来了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空无一人的米兰大教堂开一场特殊的独唱音乐会,用歌声抚慰世界。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在炮火丛生中,那些被敌军轰炸的学生们惊慌失措,陪伴他们的神父说:孩子们,我们来唱歌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奇异恩典》的歌声响起,灾难的炮火仍然在,却异常温暖有力量。

01

在灾难中艺术能带来什么?

遇到像此次疫情的灾难面前,每个人都经历了少有的精神起伏和情绪跌宕,不安的状况下有什么可以作为精神的伊甸园?艺术究竟能给为我们带来什么?

追溯过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北齐,中国历史上割据混乱的年代,佞臣之多到史上罕见,民众更加动荡不安,而一群艺术家雕刻了一些微笑的佛像。

在艺术中寻求自己的精神庇护所。

1996年这批有着最慈祥微笑的佛像,在青州重新被世人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齐 · 彩绘佛立像,图源 @江南紫云英

这是创造者内心最虔诚的祷告。

艺术就是这样一双温柔的手,可以轻轻的去抚慰、保护那些受伤的内心与灵魂。

反观现在,波切利在米兰大教堂独唱,用歌声传递力量。

“我相信所有人一起祈福的力量!感谢音乐将亿万双手紧握在一起,让我们共同拥抱地球跳动的心脏,能够让全世界同心协力也将成为米兰的骄傲!慷慨、勇敢、进取的米兰甚至整个意大利,将像我们希望的一样再次迸发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隔离在法国诺曼底,已经80多岁的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用十张新创作的iPad绘画作为回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卫·霍克尼《请记住春天不会因此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大家暂时无暇顾及的春天,画成明亮的画。就像他随画附上的暖心message写的:别忘了,病毒无法停止春天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茨威格早在《昨日的世界》里写到:

“过去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现在变得更重要了。我们在奥地利混乱的那几年里,反而更喜爱艺术,因为金钱的背叛,反而使我们觉得,我们心中永恒的东西——艺术——才真正可靠。

02

艺术从灾难中萌生并成长

爱尔兰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过,“任何引起痛苦、危险、恐惧的事物和现象都会是深刻的艺术创作源泉”

灾难自身携带着的强大能量往往吸引着艺术家的目光。

在灾难中汲取的灵感从而促成伟大的作品,通过摄影、绘画、装置艺术等形式连接着灾难和艺术,带来无尽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加索《格尔尼卡》

毕加索在构思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装饰壁画时,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

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将格尔尼卡化为平地。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以这一事件作为壁画创作的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9月11日,一个让本世纪铭记的日子。

“9·11”事件给美国民众造成严重心理伤害,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已经成为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病,中国艺术家徐冰也亲历了全过程。

在人们陷入了恐慌之中的几天,徐冰作为一个艺术家迅速做出了自己的表态,他收集“911”事件的灰尘,并以此为媒介创作出了《何处惹尘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冰将在9.11事件中收集到的尘埃吹到展厅中,尘埃经过24小时落定后,在展厅的地面上,由灰白色的粉尘显示出两行中国禅语:“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从灾难中孕育出来的艺术作品饱含着创作者更为浓厚的情绪,有相同经历的观众对灾难的理解也产生新的认知,从而引发更多的共鸣。

03

灾难艺术背后的精神意识

其实,无论面对何种灾难,无论是用作品传达坚定的信念,还是进行义卖、捐款,亦或cos名画化解焦虑情绪,通过艺术的转换,对灾难中人性、因果及相关本质进行思考、追问、批判。

「水之光」

荷兰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研究创新的互动技术和设计,以探索人和空间以及科技的动态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作“水之光”是一片赞颂水的诗意与力量的乐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幅虚拟的滔滔洪水之景带给人们无限的视觉冲击,展示了没有人为干预后的沉浸式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示着人们因全球变暖所导致的水位提高现象。

「ArcadiaEarth」

「ArcadiaEarth」,纽约一个展现环境问题下的新科技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洞用上44,000个胶袋制作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展览共有15个区域表现出过度捕渔、塑料污染、剩食、森林砍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展品是以垃圾为材料制作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呼吁大家于展览结束后,以联署的方式请愿,支持环保议题的工作。
而且每出售一张票,得益的慈善机构承诺会种植一棵树,切切实实为环保出力。

「 Line」

来自布鲁克林的艺术家 Tyrrell Winston ,将纽约街头的烟蒂、废旧篮球、篮网重新收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回收后的垃圾变成艺术品,总是能够让人们对于这件物品被回收之前的故事产生好奇。

例如丢弃这些烟蒂的人,在抽烟时的情绪,亦或是在这片篮球场上,这副破败不堪的篮网,又见证了多少对于篮球饱含梦想的人的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将艺术与一个人应该对社区做出怎样的回馈相连接。

例如收集烟蒂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净化纽约的街道,亦或者每当他剪下一副破旧的篮网后,他便会重新在篮筐挂上新的篮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艺术化改造,让人能够重新审视身边的废弃

「Ice Watch London」

2018年12月,冰岛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与丹麦地质学家米尼克·罗辛(Minik Rosing)将格陵兰岛Nuup Kangerlua峡湾漂浮的24块冰块运到了泰特美术馆和伦敦金融城的户外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秒钟,有10000块冰钟这样的冰块从格陵兰岛脱落入海,融化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钟光秃秃的出现在空地上,欢迎观众抚摸,加速它们的融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化成水流在人们的手掌、衣服上,更多的则顺着冰块流到地面上,然后渗进地里,人们感受到冰川失去和永不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助观众的嘴巴直接来诉说全球变暖,冰川消逝的事实。

灾难通常伴随着死亡、悲鸣和破坏

不加收敛地降临在我们身边

但与此同时它也催生了艺术家的创作

让人类能够获得更多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