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子夺嫡”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皇位争夺,康熙的九个皇子和朝中大臣参与其中,并分为五派,分别是以大阿哥胤禔为核心的“大千岁党”、以太子胤礽为核心的“太子党”、以三阿哥为核心的“三爷党”、以四阿哥为核心的“四爷党”、以八阿哥为核心的“八爷党”。在皇位争夺过程中,“大千岁党”因野心太过暴露,率先败下阵来,大阿哥胤禔被削爵囚禁,雍正12年12月14日幽死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胤礽。他是“太子党”的核心人物,其生母赫舍里氏是康熙皇帝的发妻,子以母贵,不到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与影视剧中不同的是,胤礽天资聪颖,文武双全,深得康熙喜爱,因此相较于其他皇子康熙对他太子过于纵容和溺爱,这也导致“太子党”势力日益做大,胤礽也慢慢变得骄横暴躁。太子的恶行让康熙对其失望,日益做大的“太子党”也对康熙的皇位造成了威胁,于是太子胤礽两度被废,最终幽死禁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三子胤祉。胤祉在诸皇子中夺嫡的动作最小,作为一个“文人皇子”,在他的身边并没有什么朝中重臣,只是一群文人。因此即便他有夺嫡的心,也没有这个实力。雍正即位后,以他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他发配到马兰峪为康熙守陵。怡亲王胤祥死后他并无多少哀悼之情,加之私下时常发牢骚,雍正知道大怒,将其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直至老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阿哥胤禛。以胤禛为核心的“四爷党”是众多争夺皇位势力中最为低调的一支,他不仅不动声色,而且还故意掩饰自己对于皇位的觊觎,这让康熙皇帝对其充满了好感。不显露不代表没有,胤禛很早就开始为皇位争夺暗中积蓄力量,他的亲信虽不多,但是位置个个很重要。尤其是到了康熙驾崩前夕,京城内有隆科多(九门提督,负责京师门禁守卫)和十三爷胤祥(部下多为京师卫戍部队的各级指挥官),京城外有年羹尧手握重兵,最终四爷党胜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阿哥胤禩。以他为核心的“八爷党”是众多夺嫡力量中最为强劲的一支,皇子中九、十、十四阿哥皆为其党羽,朝中大臣拥戴者众多。胤禩出身低微,其母良妃卫氏原系辛者库罪籍,因此并不能给他带来什么“背景”优势。但他待人随和,通晓事故,声望极佳。但是他的势力过于锋芒毕露,招致康熙的不满和打压,最终无缘皇位。雍正根基稳固后将其削爵圈禁,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中贬低辱人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阿哥胤禟。“八爷党”成员,雍正登基后他被发配西宁,后别革爵、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雍正还将他的名字改为“塞思黑”(满语中贬低辱人之意)。后来胤禟在狱中被折磨而死,也有说是被毒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阿哥胤。“八爷党”成员,他是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外孙。雍正登基后将其圈禁革爵,直到乾隆年间才被释放,并授予辅国公爵位,死后以贝子规格下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三阿哥胤祥。他是“四爷党”成员,也是众多皇子中与雍正最为亲密的一个。早年胤祥深得康熙喜爱,但因卷入夺嫡失宠遭到圈禁。康熙去世次日,雍正便任命胤祥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并升其为怡亲王,后加封世袭罔替,胤祥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八年,怡亲王因劳累过度导致旧疾加重,最终病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四阿哥胤禵。他是“八爷党”成员,他与四阿哥胤禛是同母兄弟,但在政治上却是敌人。他善于用兵,1718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封大将军王。胤禵本想以此立下军功,但不成想康熙就在此期间驾崩。等他回来时江山已经易主。随着雍正地位的巩固,他开始打击胤禵,先将其革去王爵,降为贝子,后又革去其贝子爵位,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乾隆继位后将其释放,并封为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