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迎着温暖的春光,重庆九龙坡区援鄂医疗队50名队员结束了为期14天的集中健康休养,回到了九龙坡。这其中,就包括重庆建设医院感染科护士刘毓。

在回来的前一晚,刘毓辗转难眠,一晚上只睡了4个多小时,幻想了很多个和家人团聚的场景,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时隔79天,在欢迎仪式上,面对戴着假发的妈妈,5岁的儿子竟然认不出来了……

瞒着儿子奔赴武汉

春节前,刘毓一家人原本在老家彭水县团圆,但收到疫情防控的号令后,她大年初一便迅速回到单位的工作岗位上。临别时,儿子不舍地问:“妈妈,你要去哪儿?”刘毓忍住眼泪,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他:“我要回单位上班,过一段时间就会回来。”

然而,这一别,就是79天。从新闻中了解到武汉疫情严峻后,刘毓便主动向单位递交了请战书,成为九龙坡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并于2月11日奔赴武汉,到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为了避免感染,她剪去了就要及腰的长发,进入了重症病房,照顾患者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剪去长发的刘毓(受访者供图)

“其实,在我请战支援武汉前,就已经将这一想法告诉了家人,也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刘毓说,但她怕儿子听到自己的消息会伤心,所以唯一没有告诉的,就是5岁大的儿子。

直到在一次通话中,儿子终于抑制不住对妈妈的思念,嚎啕大哭:“妈妈,我好想你,我要回九龙坡找你!”她才不得不委婉地告诉他:妈妈已经到另外一个城市出差了,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回来陪他。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在工作的时候,刘毓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家人,因为在她心中,病患是第一位。“我所负责的病区有30多名病人,尽心尽力照顾好每一位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是身为一名医护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

每次工作,刘毓都会穿梭于每个病房,详细询问和了解病人的需求。“阿姨,有什么需求尽管跟我说!”张阿姨是刘毓负责护理的其中一位患者,在分发水果时,刘毓留意到张阿姨想给水果削皮,却在病房里找不到水果刀。第二天,她便从酒店带来水果刀,还把自己的水果也送给了张阿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毓(右二)和队员们互相加油打气(受访者供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让张阿姨瞬间泪目。事后,张阿姨连夜写信向刘毓表示感谢:“当你说出有什么需求尽管说时,我只当你是在安慰我,但分发水果时,我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你却牢记在心里……于细微处见真情,我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谢谢你及所有的白衣天使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平凡的日子见证了你们的大爱和无畏!”

戴着假发漂亮回家

3月29日,刘毓和队员们圆满完成支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任务回到重庆,在南川区开始健康休养后,刘毓对家人的思念一天天变得浓郁起来。

4月12日,在从南川返回九龙坡的大巴上,刘毓和队员们惊喜地发现,每个座位上都放着一个特别的盒子,上面写着她们的名字,里面装的正是为每位队员精心“定制”的假发。

“在休养期间,领队就带人来量我们的头围,还拍了照片,说是要给我们准备假发,让我们漂漂亮亮回家。”刘毓说,“车上还安排了三名发型师,帮我们戴、教我们护理。在从南川到九龙坡的一个多小时车程里,我们都热烈谈论着‘新发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毓的儿子帮妈妈整理假发(摄影:王茂松)

上午11时23分,载着援鄂医疗队队员的大巴缓缓驶入九龙坡,在前来欢迎她们的人群中,刘毓很快看到了举着自己照片的儿子。她一下车,便兴奋地冲了过去,一把将5岁的儿子抱起转了一圈。可是,面对眼前这个戴着口罩、一头短发的妈妈,儿子却是满脸陌生。

“幺儿,你没认到妈妈呀?”“幺儿,你没认到妈妈呀?”“幺儿,你没认到妈妈呀?”这句话,刘毓抱着儿子,哭着问了好几遍。

“在回来的前一晚,我还设想过多个和家人团聚的场景,但儿子没认出自己,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刘毓说,“当时我就不行了,儿子虽然能明显听出是我的声音,但就是觉得眼前的人与印象中的妈妈不太一样。几分钟后,儿子反复确认了我衣服上的名字和照片上的名字,才反应过来我是妈妈。”

看着回过神的儿子,母子俩破涕为笑。儿子还帮着刘毓整理假发,并轻轻拍着她的肩膀,说:“妈妈,走,我们回家。”

或许,儿子还并不知道过去两个多月妈妈在武汉抗疫前线所经历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瞬间,但对刘毓来说,这些已没那么重要,因为此刻,回家代表了所有意义。

(作者: 曾建渝)

(作者单位:九龙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