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我们谈到《国风·周南·关雎》的另一种解读即“后妃之德”,这回来说说《国风·秦风·蒹葭》。现在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所爱而不可得的惆怅与失落的情歌,而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认为是此诗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今天不做另论,只谈“美好”,品味那份古朴之美。下面我们就走进《蒹葭》的世界:

先说东周时的秦地大致位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由于处于西陲,频繁与少数民族戎狄接触,生存压力迫使秦人必须崇尚武力,情感激昂豪放他们,却吟出这样一首凄婉缠绵的《蒹葭》确实耐人寻味,也许这就所谓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吧。诗的全文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分为三章,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押韵的同时,变中有稳,又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先“为霜”,再“未唏”,最后“未已”,短短六个字展现了分夜间的露水凝结成霜,霜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的过程,层层递进,突出了时间的延续,也表明了男主人公内心复杂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所思之人渴慕程度的加深。心上之人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却是镜花水月。诗中最为灵动的就是一个“宛”字,到底是心上之人的身影若隐若现,还是男主人公朝思夜想痴迷心境下产生了幻觉?我们不得而知,留给我们的只是无尽的遐想······

读罢全诗,不禁让人想起学生时代的爱情,年少的我们懵懂,羞涩,单纯,热烈。我们是那样渴望拥有,网易云热评说“学生时代喜欢一个人,作业本放在一起都觉得幸福”。每次发消息都是字斟句酌,生怕哪句不合适;每次假装漫不经心,其实早已心潮澎湃;每次的偶然相遇,背后却是不断模拟排练。但学生时代的爱情往往没有结果,有人说五十九分比零分更难受,因为差一点就可以得到。纵然青涩,但却为我们的青春增添了色彩。也许现在的我们再也没有当年的信仰与单纯,所以才会如此怀念曾经的时光吧。

也是因为这首诗,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用的就是“蒹葭之思”(简称“葭思”)和“蒹葭伊人”。诗中的“伊人”可以实指亦可虚化,如果比作事业、亲情或是友情,《蒹葭》就有了新的解读。国画讲究留白,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极大,《蒹葭》也正是因为这种“朦胧”,所以才能穿越千年,让人跟着一起浅吟低唱。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