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小学生错峰吃饭”的视频火了。

一半学生开心吃饭,另一半学生则在一旁正襟危坐,看着“流口水”……

网友纷纷调侃:这画面太残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样的场面,家长就笑不出来了。

如果吃个饭都这么提心吊胆,真不如呆在家里上网课,至少孩子还是可以自由呼吸、自由吃饭。

01

“小学生错峰吃饭”的视频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制作了表情包,哎,祖国的花朵真的太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据学校介绍,事情并不是网友想象的那样。

本来学校安排一半的学生户外活动,一半在教室里吃饭。结果因为降温,临时取消了户外活动,那一半只能回教室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是误会,但各地学校开学后,如何解决学生吃饭问题,真的是一个大问题!

4月7日,广西北海第七中学高三学生复课。

学校对食堂进行了精心设计,每张餐桌都设置了隔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这可不是普通的隔板,满屏都是高考知识点!

老师介绍,每个学科都有,语数外较多,物化生政史地则按比例平均分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同学表示,这种隔板非常好,每天吃饭都轮着挑座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着饭就能把知识点给背了,听起来倒也不错!

杭州长征中学更加“硬核”。

学生餐厅外面用红线拉出了隔离带,隔离带外围的地面上贴着红色导向箭头。

这些箭头既是指引学生进入食堂的路线,同时让学生注意保持相应的间隔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食堂之后,8个窗口间隔开放,只开放4个,分别贴上了“1234”数字。学生按进门顺序依次到1234窗口打饭,然后到对应号码的区域就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房从业人员需要穿戴好工作衣帽、佩戴口罩,洗手消毒后,通过晨检机的“健康检查”才能进入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设备容器都实行了色标管理,明确分类使用;餐具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工作人员进行动态体温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监管平台对学校食堂进行远程监测。家长可以下载app“云监督”,看看孩子在学校的就餐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一个简单孤立的“这边吃那边看”式的“错峰吃饭”,这样做是不是放心多了?

但学校毕竟还是“别人家的学校”,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那么大的空间,就只能去操场上站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错峰式、隔离式、甚至还有监考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式吃饭都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但形式终归只是一种形式,真正让家长放心的,还是学校如何交出科学、满意的答复——

学校食堂的食材、餐具、孩子就餐的地点,是不是都消毒过?

就餐场所人员密度能控制好吗?

校外就餐的孩子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如果一同就餐,孩子应该和其他同学距离多远才最合适呢?

……

02

除了吃饭,大家最关心的莫过于开学戴口罩这件事了。

随着全国各地开学时间陆续公布,教育部和各个地方的回应也不统一:

3月31日,教育部就上课戴口罩问题给出了明确意见:即便是低风险地区,学校教室是一个聚集性非常强的场所,上课时必须戴口罩

4月7日,浙江省召开的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广胜说:“在教室保持适当通风的条件下,总体而言学生可以不用戴口罩。”

云南省教育厅表示:开学后原则上不要求师生在校园内戴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7日,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年级学生在教室内早自习。

4月7日,天津市公布开学时间的时候,也明确表示:复课后,必须戴口罩

湖南长沙市规定:学生在教室上课,必须戴口罩。

各地不同的举措,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不戴口罩,学校不做硬性要求,家长就犯了难,只能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摘。

但最关键的,其实是怕孩子戴不住!

有个段子说的是,孩子出门上学戴的是蓝口罩,结果回家之后变成了粉口罩。妈妈问他为什么口罩不一样了?孩子答:女同桌的粉口罩好看,我跟她换了一下。

虽然是个笑话,但是孩子扯口罩、玩口罩、换口罩的情况,没人能保证不会发生。

就算能乖乖戴好,闷在里面不透气,脸上也容易起疹子。

孩子要戴口罩,老师也要戴口罩。

早在2月25日,国务院就发文建议开学后教师戴口罩在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就有不少网友说戴口罩闷人,会影响教师正常授课,就算老师戴口罩,又如何保证幼儿及低年级学生做到长时间戴口罩……

不少教育从业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上课需要不停地讲话,特别是高年级的老师,很多时候都是大课连上,一上午下来估计要缺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教语言的老师,常常需要张口给孩子示范发音,戴着口罩根本无法进行。

什么时候该戴口罩,哪些情况可以不戴口罩?

老师会随时监督和观察到孩子们戴口罩的情况并及时提醒吗?

孩子的口罩需要多久换一次?

需要自己准备还是学校会发放?学校能及时统一处理废弃的口罩吗?

……

这些都是亟待解答的问题。

03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的通知》强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暂停恢复学校体育单项赛事、综合性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活动和聚集性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地各校要针对疫情防控要求,统筹调整年度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与学生锻炼活动计划,合理制定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取消大型活动,避免人群聚集,倒是给不少家长吃了颗定心丸。

但在上课上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密切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显然更长,仍很难真正完全做到确保学生在学校期间“避免密切接触”。

教育部发布的三个开学条件,在3月初的时候是:

1、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2、社会家长都认为,或者绝大多数同意说现在开学是安全的。

3、开学以后必要的防控物资和条件都是到位的。

到了3月底,这三个条件作了调整,改成:

1、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开学;

2、在学校的基本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开学;

3、在校园和师生的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开学;

每个地区,每所学校,对于国家规定的开学三个条件是否真正满足?

学校的基本防控措施是否真正到位?

既然条件由家长变成了学校,那学校就要以常态化思维,来做好校园的疫情防控,凡事为学生考虑周全。

钟南山院士在寄语全国中小学生中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特别是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包括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同学们在一起要有一些距离。这些方面只要保护好了,我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就能继续下去。”

现在国内的疫情基本可控,复学复课仍然是一件不可轻视的事情。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