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发国难财,口罩只卖成本价” 疫情下的东莞良心口罩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我们不发国难财,口罩只卖成本价” 疫情下的东莞良心口罩厂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大家都在积极抗疫,我觉得作为生产者,我有义务出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不为发国难财,坚决不涨价,只希望为更多的人提供他们所急需的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工厂实景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采访杨小莹的时候,她正穿着防护服在无尘车间里监控着口罩机器的生产情况,这是一批新进的口罩制造机器,对于刚开始接触这些的她来说还需要一些时间去了解。杨小莹的主业其实并不是生产口罩,而是生产富足产品,这次疫情对她这种从事制造业并且依赖人工及物流运输的工厂主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让她持续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工厂空间和生产者的身份继续扩大自己的生产业务。

当问起为什么想到要加入到生产口罩的行列时她说,其实现在很多生产口罩的工厂本身的主业也并不是制造口罩,这次疫情扩大了口罩的需求,人人都需要口罩,供不应求,让越来越多的工厂进行产业链的扩展,但她坚决强调自己绝不是为了发国难财,只是希望能尽自己所能满足大家对于口罩的需求,让越来越多的人多一条购买口罩的渠道。

“现在所有的原材料都非常紧缺,就连生产原材料的厂家自己都没有货源。”口罩本身需要的材料最基础的是无纺布和熔喷布,目前原材料的紧缺使得她需要高额的订货价采购这些材料。现在杨小莹的本钱依然还没有赚回来,但就算不赚钱,她依然坚持以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在出售自己的口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越来越多的像杨小莹一样的工厂主正在逐步扩大生产,加入生产口罩的行列以外,不少品牌企业也开始了跨界转产口罩,例如比亚迪子公司、富士康等都发出了转产口罩的消息,可以看出这次疫情无疑是对口罩企业一次巨大的企业营销。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4.7万家口罩企业,而其中有8950家,是在疫情后才成立的。据从业者估算,最近两个月,又有上百万人争相涌入口罩行业,中国每天的口罩生产量保守估计已达到2亿个。

疫情带来的生产需求使得大企业得益于自己敏锐的嗅觉转战口罩,一方面这确实会缓解国内口罩短缺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买渠道,同时企业本身也借力进行了自身的品牌营销,宣传了企业奋战抗疫一线的形象;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的转产,无疑加大了口罩原材料的紧缺和口罩原制造工厂的压力,口罩工厂要面临的是越来越大的行业竞争力和因为紧缺而价格高昂的物料价格,甚至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今后可能要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

口罩转产者们目前的生产重心还是应该放在社会责任而非产品盈利上,与此同时,口罩质量监管、价格调控、产能控制等条例的推行在此刻就显得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出台文件明确,已将相关医疗防护物资列入国家储备。对于企业加大生产力度、扩大产能而多生产出来的口罩等防护物资,政府将兜底收购。

但网上依然有很多网友认为疫情过后口罩市场或许面临一地鸡毛的局面,因为疫情过后,口罩需求大幅下降是不可避免,那些转型的制造业工厂也许会无法承担供大于求的压力,或许最终会变成血本无归的生意。

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的: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如果疫情过后,随着国民对于日常防护意识的提高,口罩慢慢从防护用品变成日用品,那也许口罩行业未来的局势依然是在可预知范围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看好口罩行业的未来吗

红方以后大家都会加强防护意识
V S
蓝方也就这一段时间可以吧,以后的需求不会很大
红方
31 56
蓝方
87人已参与 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