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是我们人类得以发现的一个“瑰宝”,但是能够对它进行研究分析的人少之又少,但是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学系教授林志彬,是2000年国际灵芝专题研讨会的召集人,更是大陆现今研究灵芝最具份量且居于领导地位的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谈起研究灵芝的“缘起”,林教授把时空拉回了70年代。“当时大陆约有五、六千万人口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此病症拖久了会导致肺气肿等严重肺病,可西药却只能控制症状,无从有效根治。为了解决全民的健康问题,政府当局开始积极寻找这方面的有效药物,灵芝就在这个时候被提了出来。”

2、的确,在西药疗效不佳的情况下,大陆确实有不少这类患者转而求助于灵芝。为求科学的佐证,1971年北京医科大学以林教授为主的研究单位,遂在官方的委托下,开始一连串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的药理实验。意外的发现——灵芝调节全身的生理机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由于咳嗽和气喘是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因此林教授的研究,第一步便从“灵芝对止咳、舒缓气喘的疗效”着手。“当时给实验病患服用的是灵芝的水提取物,虽然其咳嗽和气喘稍获改善,但效果仍不及西药来得好,不过我们却意外发现,病人在其它方面,如饮食、睡眠、体力、抵抗力等,有好转的迹象。”

4、灵芝对人体的“整体”功效,让林教授了解到,中医药理的精髓不在“减轻表面和局部症状”,而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于是在1971至1975年间,林教授开始对灵芝在神经、血管、肠胃、免疫等药理作用,进行一连串大规模而有系统的研究,并于1974至1979年间,连续在《北京医学院学报》发表多篇文章,论述这几年来的工作成果。“若不是因为正值文革时期,整个研究速度应更快才是。”林教授表示。探索中医药理——灵芝是最好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由于灵芝的药理作用,一再应验了中医故有的医疗哲学,对此,林教授特别整理了其在这方面的看法,于1981年在《北京医学院学报》发表论文〈灵芝的药理研究和中医扶正培本治则〉(注1)。林教授指出,所谓“扶正培本”就是“扶持正气”,正气在,邪气就进不来了。研究已证实,灵芝不仅对慢性病有治疗或辅助治疗的效果,同时还能增强心血管功能,调节神经、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修复受损的组织,使人体原先失序的状态重新找到平衡,进而增强对疾病的抵力。

6、 “灵芝能调节人体平衡,加强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保持人体与外环境的平衡。”二十年后,林教授再次对其这篇论文做了一个总结;此一“灵芝以人为本”的说法,为中医的“扶正培本”下了最好的注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灵芝科普。 深入疗效的背后—灵芝提升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的机制。

7、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林教授暂别大陆,前往美国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WHO传统药物研究中心担任访问学者,直到1984年回国,才又继续灵芝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培养灵芝学界的生力军。在其指导的研究生中,平均每年有一至二位研究生即是以灵芝为论文主题。“今年比较多,”林教授神情愉快地说,“十一位研究生中有三位研究灵芝。”

8、灵芝的疗效已逐步被科学证实,然而其究竟是透过怎样的机制在人体内运作,在当时还不清楚,因此林教授此次回国后,首先便以“灵芝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为研究重点。在1987至1992年的研究期间,林教授发现,灵芝里的某些成分会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手细胞、T细胞等的活性,进而促进身体免疫功能的提升。

9、最近几年,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则把焦点摆在“灵芝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灵芝的保肝作用——此主题正是林教授的研究团队在此次研讨会上讨论的重点。前者确认了,灵芝因其所含的多醣体在体内引发了一连串抗肿瘤机制,进而“间接”杀死肿瘤细胞;而后者则证实了灵芝提升肝脏的解毒功能,并对肝炎有很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