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真实例子,老家有个表哥小名叫小明。

表哥大学毕业后,有一次来家里,大娘刚好在这,偷偷问了我一句,小明的大名叫什么?

小名又叫乳名,是昵称,并不正式,但叫起来亲切,对于一些长辈来说,叫一个人的小名已成习惯,以至于根本不清楚这个人的大名是什么。

《宋史》里讲“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用训名”。训名即学名,由父亲、老师或其他长辈所取的一个正式名字,区别于乳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最著名的小名当属刘后主“阿斗”,阿斗叫刘禅,字公嗣,大名很文雅,可一句“扶不起的阿斗”让其小名流传后世,还衍生出了很多歇后语:“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阿斗当官——有名无实、阿斗的江山——白送、阿斗式的人物——没能耐”。

古代直呼一个人的小名是不礼貌的,小名只是在父母尊长、兄弟姐妹、至交好友的口中称呼,非到一定关系,是不能直接叫别人小名的。

比如三国时期的许攸年轻时与袁绍、曹操交好,后背袁投曹助曹操破袁绍得冀州,每次出席不分场合,直呼曹操小名,说:“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得冀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攸直接喊曹操小名一方面因为二人是好友,关系非比寻常,另一方面许攸自恃功高、得意忘形,所以曹操表面上虽嘻笑应和,但心里颇有芥蒂,最终杀了许攸。

像阿斗被人叫小名,便是轻蔑甚至有点侮辱性质了,蜀将孟达背蜀投魏后,曾经写信给刘备的养子刘封说:“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之人相为寒心”。以小名代称刘禅就是意存轻蔑。

小名不用在正式场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小名是越粗鄙越好,因为长辈们对孩子疼爱,多取贱命,用逆反的方式掩饰亲昵,认为贱名好养,这点上至王孙公子,下至走卒贩夫,莫不如是。

比如晋成公的小名叫“黑臀”,汉武帝刘彻的乳名叫“彘”,刘邦的老婆叫“吕雉”,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大文学家王安石则叫“獾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典型的人用畜名,还有男人起女名,古代男尊女卑盛行,按照贱名易养的思路,便给爷们取了个女子名,唐贞观初年,太白星屡现于白昼,史官占卜认为是女皇登基预兆,民间又广传《秘记》中言:“唐朝三代之后,女主武王取代李氏据有天下”。

贞观二十二年,宫廷宴请诸位武官,行酒令要求讲各自乳名,大将李君羡扭捏着自称小名是“五娘子”,李世民闻之一惊,遂掩饰笑道:“你既为女子,为何如此雄健勇猛”?李君羡官拜左武卫将军,守玄武门,封武连县公,又是武安人,皆有“武”字,小名又为“五娘子”,恰与星变流言应和。

不久李世民捏造了个罪名杀了李君羡,直至武媚娘做了则天皇帝,人们才明白“五娘子”替真“女主”当了替死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小名多是贱名,秦汉以后,士族阶层便开始“讳小名”,认为不雅,有贻笑大方的嫌疑。

但乳名很多时候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国古代,婴儿自呱呱落地之日起,三个月内便是“成名”期,家长们绞尽脑汁地给孩子取个小名,来历也五花八门,大多有点随意的色彩。

说几例比较常见的,比如特定字加一个字,古代阿开头的小名比较多,像曹操的“阿瞒”、刘禅的“阿斗”,陶渊明在《责子》中写道:“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五个孩子中,以阿开头的提到了两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以特定字结尾的,古代“奴”字用的比较多,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叫“寄奴”,辛弃疾那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寄奴说的就是刘裕

三国曹操的大将吴敦叫“黯奴”、白居易的弟弟叫“金刚奴”、陈叔宝叫“黄奴”、王献之叫“官奴”,很多这样的小名。

还有直接以排行为名,比如老三、三郎、幺弟之类的,类似于我们现在很多在家里被叫老大、老二、老三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名虽然大多登不上台面,有时叫出来也显得粗鄙,但饱含着满满的感情,赵本山、范伟早期小品《送礼》中,范伟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小名叫“三胖子”,赵本山坦荡地说自己叫“狗剩子”,把一个淳朴、率真的乡村长辈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

人长大了,走远了,小名也不知不觉间被疏远了,现在的自己一直很瘦,以前回到村里,有老人还叫我的小名“小馒头”,小时候的自己胖墩墩的,长辈便这么叫了开来,年复一年,老人逐渐离世,曾经的小名也成了“绝响”,只留在记忆里。

独立阳台望广州,更添羁客异乡愁”。小名也许只有回到故乡,才会在耳际回响,那个曾让人发窘的名字是爱、是亲情、是扯不断的乡愁,轻轻唤起,便带着温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