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公司高管,正成为一个烫手的高危职业。

4月21日下午,媒体报道原百度集团副总裁韦方经公司调查发现涉嫌贪腐犯罪,现已被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韦方此前为百度财务总监,2018年初升任财务副总裁。

2019年9月,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时,向海龙卸任总经理一职,韦方新增为监事。

通告称,“韦方不仅背离了百度风清气正的职场文化,践踏了公司职业道德的底线,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百度通报处理了多起员工违纪违法事件,王湛、李明远、曾良、韦方四位副总裁先后因违纪、腐败等问题或被迫离开百度,或被移交司法机关。

甚至有媒体报道百度搜索公司总裁向海龙也是被开除的。

由于这几名高管都是经济问题离开,网友纷纷调侃:“我们习惯用经济问题来解决人的问题。”

无独有偶,淘宝总裁兼天猫总裁蒋凡最近深陷出轨门。

4月8日,蒋凡在阿里内网发帖道歉,阿里随即介入调查。阿里集团CPO童文红在阿里内部论坛回复了蒋凡的帖子:对于相关传言,公司会正式成立工作小组进行调查。

据媒体消息,阿里的调查将会主要集中在蒋凡治下的淘宝、天猫是否与如涵控股(张大奕所在公司)存在利益输送。

而一旦核实属实,蒋凡阿里CEO“接班人”或将就此断送。受此影响,阿里股价下跌近50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再往前推,4月2日,瑞幸咖啡承认财务造假,公司首席运营官兼董事刘剑以及向他报告的几名员工从事了不当行为。

对照美国的相关法案,刘剑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坐穿牢底,赔个倾家荡产。

据根据南方都市报统计,自2015年以来,互联网领域反腐案件高达200多起,涉及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十余家互联网公司。

近几年,公司内部贪腐事件更有反扑之势,其中仅2019年前7个月便有8家互联网公司爆出110余起反腐案件。

共涉及220余人被开除或移送至公安机关,案件数量和涉事人数均为2015年的11倍以上。

高管的不当行为对企业和中国、商业环境造成极坏的影响。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

商场如战场不假,但比输掉战斗更可怕的丧失底线!

在商业社会,企业不能丧失底线,为一时之利造假;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同样不能丧失底线,为一己之私造假。

所以,各大公司的老板对于贪腐是“零容忍”。

京东刘强东曾表示:“你贪十万,我哪怕花一千万也要把你查出来!”

58集团创始人姚劲波:“发现有一个人贪污了5万,宁可花50万进行调查取证。”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发朋友圈称:

“公司里有些部门有了权力,不是为用户客户服务,而是变成寻租的工具,这完全违背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和文化,要用最锋利的刀子将这些腐烂的肉切掉,我管你XXX是什么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360创始人周鸿祎朋友圈截图

很多时候,舞弊者为得到了从天而降的免费馅饼而洋洋自得,但始终有一天,你会为落入自己当初设下的陷阱而惶惶终日。

对于职场人来说,欲望不可怕,最可怕的事情是,在欲望的路上裸奔。

以下,我们跟大家分享职场人特别是管理者需要小心避免的几类陷阱,也是HR们需要注意的。

学历造假

尽管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不可否认在职场人士找工作、跳槽、升职的过程中,学历绝对属于第一块“敲门砖”。

尤其当你手握一份985、211、甚至是欧美名校毕业证,那绝对是一块沉甸甸的“金砖”,帮助你更容易获得更多、更好的职业机会。

于是为了这一纸文凭,很多人想的不是怎样通过努力学习正当获取,而是选择走捷径——学历造假。

这里分享一个名人造假的例子。

2010年7月,当时的中国第一职业经理人、“打工皇帝”唐骏就曾深陷“学历造假门”。

缘起于以打假出名的科普作家方舟子,在微博中以多项证据指出唐骏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系造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骏回应并出示学位证书并表示自己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随后方舟子又指出这是一家卖文凭的野鸡大学。

两年之后,在北京大学的一场讲座中唐骏为“学历门”事件道歉,可以说学历造假、经历造假,确实是唐骏事业、乃至人生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关于学历造假,我想给年轻人的建议是:学历不是最重要的,诚信才是!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的规定,如果员工在学历上造假的话,那很有可能会被公司合法解除劳动合同,且拿不到任何经济补偿金。

如果你真的那么看重名校学历,就用汗水和努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文凭和学历,去赢得大家的尊重与认同。

履历造假

为了在求职过程中给自己加分,不少求职者会在简历中凭空捏造工作履历或虚构不存在的工作经验,从而增加自己在潜在雇主心目中的含金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见的造假套路如下:

套路1:任职时间造假

我认识的一个候选人Peter名校本科毕业,在一家世界500强快消公司服务超过10年,任职高级品牌经理。

为了给自己更大挑战,前几年毅然转投一家中型规模的国内电商公司,出任市场总监,无奈水土不服,努力适应了3个月,最终还是无法融入,于是选择离开。

休息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朋友介绍,成功入职另外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担任品牌总监,专门负责集团的媒体资源维护和对接。

就在他准备大展一番拳脚的时候,却被老板炒掉了。

原来,他在接触新机会的时候,不想让对方知道自己曾经短暂服务过民营电商公司。

于是在简历当中抹掉了最后一段经历,然后把离开上一家500强企业的时间推后了3个月。

细心的HR发现简历中显示的时间和前雇主出具给他的离职证明时间不一致,进而发现了问题。

老板决定炒他的理由是,我不放心把集团每年过亿的营销预算交给一个简历都不真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套路2:离职原因造假

我曾经面试过一位业务总经理,二十年的职业履历堪称完美:

前十年在全球五百强企业工作,打下很好的职业基础和专业功底,后十年在大型民营企业任职高管,负责过战略、运营、营销等等模块。

唯一让我心存顾虑的是,他作为高管最后两份工作时间都相对较短,只有1年多不到2年。

当我询问他离职原因时,他表示主要是因为家庭在异地,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体弱的太太,只能选择离开。

我通过内部渠道去做进一步的背景调查,发现真实的原因并不像他所说的那样,而是他在任职期间和CEO就经营方向出现了巨大分歧,无法调和,最终不得已挂冠而去。

老实说,经营方向出现分歧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也未必就一定是他的问题,但在这件事情上他对我的隐瞒,让我对他的诚信打上了问号。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套路,求职者有时候还会在自己所担任过的职位上造假,明明是主管,有意写成经理或总监;明明只是某项目组成员,故意写成项目总经理或者负责人等。

对于雇主而言,选人用人,一定是用人之所长,补己之所需。

就像世上没有完美的公司,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候选人,雇主不会去刻意追求完美的候选人,但一定会识别真实的、真诚的人选。

报销造假

报销造假现象多数情况下出现在销售或者业务类员工身上。

因为工作性质原因,他们需要频繁出差、拜访客户、接待客户,过程中自然产生了相应的交通、差旅、商务宴请等等费用。

尽管绝大部分企业都会有明确的财务报销标准和指引,但少数别有用心的员工仍然会通过各种方法来造假:比如提供假发票、虚开发票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2019年底处理过一个案例:

2个业务人员从上海去苏州出差拜访客户,为了节省住宿费选择当晚往返,这本来是为公司节省成本的一件好事情,两人从苏州返程时选择了打车,而不是财务要求的高铁。

为了绕开财务监管,他们要求出租车司机把同一程的士票分为2段开,两人再分开作为苏州市内交通费来报销,结果这个小伎俩被财务人员的火眼金睛给识破。

两人最后被全公司通报批评不说,其中一个原本可以在年底晋升为高级经理的业务新锐也被取消了晋升和加薪资格。

对于那些想在财务报销上动手脚的人,我想提醒的是,大数据时代下,财务人员有更多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去识别报销信息真伪。

处于职业上升期的朋友来说,如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拿个人职业声誉和发展前途冒险,真是人间不值得!

写在最后

从趋势上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职场环境将越来越容不得以上造假行为。

与此同时,每一个职场人士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个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

当你欢愉地吃着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浑然不觉正一步步滑向危险的陷阱,当你有所察觉时,却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到那时,一切都晚了。

所以,让我们像鸟儿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职业声誉。

南方仕通公司“灵活用工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合规基础上降本增效。扫码获取免费企业定制用工方案。

*本文来源自 环球人力资源智库、管理的常识、中国企业家杂志。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