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市场中,民间收藏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其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对古玩一知半解,而又如痴如醉;不缺乏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怀,而又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号称“家藏万贯身无一文”甚至只收藏不转卖,却常常因送藏品遭拒而懊恼、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一线的大拍公司为何总拒民间收藏家于千里之外?是否当真存在“圈子利益”?今天我们就来以下几个方面来揭晓其原因。

1、只拍原来拍出来的拍品

为了保障拍卖的质量和拍出漂亮的拍卖数据,大拍行每次都会挑选行内比较出名的那几类藏品,它们大多数都是圈子内的名家藏有,拿出来拍的几乎都是拍了又拍的典型品。这样即可巩固企业的老牌子,又没有风险地收到佣金。

2、只拍回流藏品

目前国内的大拍行大部分藏品都是国外回流进来的民间普品,这种藏品国外价格低,是早期创汇出口的日常生活用品,通过拍卖行内部特定关系人送货,然后拍出去后按比例分成。这种拍品不是我国艺术品,没有收藏价值,但这类拍品传世包浆好,容易被收藏家认可,风险较小。

3、只拍传承有序的拍品

拍品要有国外标签或者国外成交记录,大家相信国外的鉴定和拍卖,这样容易拍出高价,回报高。当然通过拍卖行内部特定关系人送货是必须的,肥水不外流。至于这个外国标签和拍卖记录,是可以操作的,其意图你们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怕非理性客户诽谤,影响百年品牌声誉

在拍卖行业中,大宗拍品低成交率那是普遍现象。在利益面前尤其是民间藏家容易受到外界声音影响,从而导致非理性行为。国内盛行一句话:“听说”,随便一句听说将会让排行百年声誉毁于一旦。常常在拍卖流拍后客户都会说:“一看这个就是假拍的”。在利益面前总有非理性客户,然后被有心的利益集团利用,进行恶意维权,从而对其品牌造成声誉影响。

5、怕民间藏家的非理性收藏投资心态

在国内由于民间藏家都是基于一种暴富心理进行收藏投资,往往是在非能力支配之下送拍,容易导致藏品无法上拍就无法接受其结果导致一些非理性行为发生,个别“国宝帮”还会进行耍赖式维权,例如“发帖诽谤、串联非法维权利益集团进行大闹、游行、拍行前绝食、门前横幅,那是比比皆是”。

曾有客户透漏,在某拍行流拍后通过非法维权渠道进行求助,经过非法利益集团的策划跟进最后在拍行前进行横幅、自杀、大吵大闹,历经数天后被治安人员清理,自己也因为无法提供好处给予非法利益集团而被暴打,某拍行也从此拒绝向普通藏家征集。经过历史性时间的推演与验证,大部分大拍行都逐渐拒绝向民间藏家征集,仅向其会员群体征集,通过准入圈层并通过交付高昂的会员费来验证藏家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民间藏品大多无法证明来源

目前国家规定禁止文物私下买卖,特别是出土藏品,拍卖容易产生司法纠纷,所以为了规避风险,一线拍卖公司对民间藏品都是一刀切。在未经证实渠道的藏品,拍行均会回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7、拍卖后容易引发纠纷

由于非理性行为在民间收藏群体中依然普及,例子也屡见不鲜,如某拍行给客户估价后进行拍卖,结果是成功交易,次年该藏品又在另一拍场再创新高,原客户不服气将该拍行告上法庭,之后就是长达数年的民事诉讼,在大拍行中都不愿意为这种客户行为买单,所以一般不向民间藏家征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人士列出的这几条理由,不可否认都具备一定的道理,民间收藏家曾呼吁,压在他们头上有三座大山:真正的文物不被承认、拍卖公司垄断市场、专家不说真话。

其中,对于收藏界讲究来路清晰、传承有序来讲,“真正的文物不被承认”可能是民间收藏家身上最不能承受之重,因此收藏界对民间收藏家的一大描述,就是爱编故事。传承有序是个伪命题:大英博物馆、卢浮宫收藏的那些中国古董,哪些人能弄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收藏家手上收的和祖传的东西就流传有序吗?你能讲清楚你爷爷的身世吗?所以大家都在编故事。

所以,当这些故事被逐一击破,市场开始有专业人士说真话的时候,民间藏家是否能够泯然接受呢?自己因为听信故事买了假货,被好心点醒了,是否能够听得进去呢?这是对民间藏家的一个考验,也是对民间收藏市场的一个考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民间的收藏逐渐回归理性,市场逐渐和谐,国内的大拍公司必定也不会与钱过不去,开放民间征集。但至少,不是现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网罗鉴赏知识,中华文明历史解密】

品味、追忆——联系主编18814222214

祝网易越办越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有不对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