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里放古董?!深圳有个像博物馆的“隐世”小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餐厅里放古董?!深圳有个像博物馆的“隐世”小馆

中国自宋以后基本上没有艺术,宋画是中国艺术的一个至高点。代表人文的东西,所有的思考,包括宋代人的优雅、对事物的理解,从此以后,我们就变得很粗俗。到明代就变得很下作,清代就是繁复和无聊。看器物,我们看得出来。

——老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朴落实景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诗《饮酒》讲,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桃源不必深山,躲得越深,越是心中波澜未平。真放得下,市隐即可,大隐隐于心,玩物有趣,择器有道,风物酒茶,活色生香,一间都市里秘不示人的书房也是桃源。

吹老呱原姓崔,80年代初,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生性豪迈,不拘小节,爱与同学神侃。同学们就老崔老吹,喊顺了嘴。爱吹牛就爱吹牛,像呱呱落地的孩子也好,像呱呱啼叫的乌鸦也好,索性自己通通认下来,自号“吹老呱”。这样坦荡的自嘲,旁人反倒没话说了。

地产生意正有点意思时,吹老呱在行今寻古中翻起了陶渊明的诗.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鸡鸣桑树颠,虚室有余闲。陶渊明永远是士者们的中年梦的梦榜样。对吹老呱极誘惑。放下放下,离开正烈火烹油中的深圳。遂在北京最古城中一座四合院内一呆十余年。四合院树高树古冠大冠茂因而多鸟多晨鸣。其中乌鸦喜鹊最多,喜鹊黑中白花,喳喳喳喳喜庆讨人喜。而乌鸦声哑冷峻呱呱呱呱使人噪,并其声色情表绝不与其它鸟同,国人最嫌其黑其烦。但是吹老呱不这么看,他说,“古希腊人和日本人都把乌鸦当做神鸟来崇拜。在日本人眼里,乌鸦通体漆黑,连嘴都是纯粹的黑,这种大美大纯大极致仿若佛境尤令人痴迷。”此观点吹老呱尤认可。

吹老呱爱收藏古物,他说“中国自宋以后基本上没有艺术……从此以后我们就变得很粗俗。到明代就变得很下作,清代就是繁复和无聊。”

“唐人的心胸很开阔,拿得起放得下,武则天登上皇位,80岁退下来,把皇位交还回去,死后立无字碑,可以由此看见唐人的胸怀。”

“而南宋以后无华夏,你看宋画宋瓷,它的色彩,它的雅致,把东方人对柔美温润的感受表达到极致;那个时代,上至宋徽宗的风雅,下至《金瓶梅》的风月,生活层面也达到一种极致。”

到了元代,“蒙古人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心性。蒙古占领中国后,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就是各色“外族”人,第三等才是“汉人”,也就是北方的中国人,南方的汉人地位最低,是第四等的“南人”。因此到了明代,就变得粗俗、下作,文人也失了骨气。清代更不用说,皇帝下面跪的都自称“奴才”。

吹老呱喜欢苏轼,”苏轼能表达很多我们喝完酒的那种感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身外徜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好一句“狂夫老更狂。”

不止苏轼,中国的大文人几乎全是酒痴。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的曹操,到竹林下“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死便埋我”的刘伶;“酒斟时,须满十分……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的苏轼,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的李白。

爱酒的诗人也正是喜欢庄子的那群人。肉身不得不绑上儒家的桎梏,功名的枷锁,精神上却渴望在天地之间作逍遥游,以游无穷。苦闷、愤懑的文人不能没有庄子,不能没有月光,不能没有酒。

吹老呱也爱酒。

他请我们喝了一瓶88年的陈酿白酒。抿一小口,清冽、甘甜,微烫地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醇厚的香气滞留在口腔,浓郁得像烟花一样绽开。绵长的余烬与回甘。他带我们看负一楼的酒窖,100年的汾酒装在一个黄褐色的大罐子里,多年前从山西收来的。两米长的木条桌上,静静安置着大大小小许多瓶罐,这只是他藏酒的冰山一角。

“汾酒是过去中国的第一号酒,一到清明大家都知道,“路上行人欲断魂。”我觉得白酒还是比较适合中国人,可能是体质。但是酒类,是西方人会做文化,文化一点点记录下来,而且有根有据。我们的东西都没有根没有据,比如茅台,五粮液,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根据,都是传说,拿不出实据来。这很近的历史,百年以内,都是传说。拿不出几个当时的东西瓶子也好,作坊也好,都没了。你像欧洲,我们随便去一个小镇子里,大把原始的一百年前的房子,他祖爷爷的祖爷爷的祖爷爷住的台阶还在,我们的都没有了。证据没有,文字也没有。上不了朝纲的事都没有记录。所以我们的历史很虚弱,空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稍微老一点的深圳人,到过OCT,大概都知道青朴落,和高文安的【my coffee】分列左右,是人行中轴线上一对华丽的起头。04年华侨城创意园开园,青朴落博物酒馆是最早入驻的空间。

“04年华侨城做这个文化创意园,因为我是做地产出身,跟华侨城也比较熟,听说这个事以后觉得挺有意思。学建筑的人,自己本身一直有一颗文化的心,觉得有这么一个空间,可以实现自己偏安一隅、大隐于市的文人理想,就来到这。来这一看,这个位置非常好,门口是一个小广场,有点欧洲那个味道,几颗大果树。然后厂房挺符合loft的感觉,当时正好自己也要另外创业,觉得做一个另类的落脚点挺好。一个隐身处。租到现在16年了,沧桑就是一瞬,从30多40多到50多,挺吓人的一个时间。世界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了。”

人常常有熟视无睹的毛病,到oct无数次,从青朴落旁边来来回回地过,甚至还进去吃过几顿饭,以为就是间普通的餐厅,要不是这次拍摄,也没注意到这里原来别有洞天。

整个空间就个大的艺术装置。红色的钢铁以一种入侵的姿态穿插于建筑体中,象征着现代化过程中,人对自然的侵蚀。十来座红色雕塑自屋顶至地面,一层层呈金字塔型排布下来:高高在上的,不可一世的,一本正经的,挥斥方遒的,形形色色的人,缠绕于密密麻麻的钢索之中。“我们戴着枷锁,身上伤痕累累,以为穿着华丽的衣装,实际上是赤身裸体,还在号召宇宙、号召动物、号召环境,还在挥斥方遒。”雕塑脸上戴着不同的面具,“每个人都是戴着面具生活,但我们这个面具有金的、银的、有烂抹布的,而已。这个面具是说,有人冠个高级工程师,你是社长,你是记者,你是高级建筑师,你是什么伟大的艺术家,而已。无非就是一个面具。脱光了都一样,都是伤痕累累,互相穿插。”最临街的一尊,是一只领导着世界的熊,大熊身上并列画着没穿衣服的国王和妓女,和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如出一辙。

按照园区的要求,一楼需要对外经营,吹老呱索性开了间酒吧。“我的理解,酒吧是人与神,人与鬼沟通的一个空间。人吃饱饭,趁着夜色,来见这些东西,来找自己的灵魂。所以做出来的空间,我们是想每个人找到自己熟悉的东西:电影的、书籍的、文物的、古董的、旧货的、社会的、政治的,所有的东西都有所体现。”

尤值得一提的,餐厅里供奉着大大小小的佛像,明代的,宋代的,俊美的菩萨,安详的罗汉,狰狞的力士。神佛虽有安魂之用,但这一尊尊星罗棋布在幽暗迷蒙,光怪陆离的酒吧里,反而激发了《青蛇》一般鬼神妖魔的绮丽联想。

这又得提到青朴落这个名字。青朴二字取自西藏的青朴山,是传说中莲花生大师从印度进藏的落脚点,山上有个大脚印,据说就是莲花生大师落脚时留下的印记。90年代,吹老呱去西藏,到了青朴山,生出许多感慨。“90年代,是商业刚刚兴起的时候,有很多人去修行,甚至在一个山洞里,一个人修行三年不出来。挺感慨的,因为那时候三十多岁四十岁,有很多的看法,很多的挫折,很多的幻灭。觉得把青朴山落在深圳也算一个小理想吧。青朴山落在深圳,就叫青朴落。这个理想实现没有?现在看是遥远得很。梦就是梦,现实就是现实。但是落在这里,也算留下一点痕迹。”

走到酒吧深处,是两间包房,红砖墙面上挂着醒目的当代艺术,一幅是翁乃强拍摄的,文革时,毛泽东接见红卫兵;另一幅很有意思,中国农民演绎的《最后的晚餐》,按照原画的角色和布局,画面上的人物变成了真实的农民教徒。“他们用本真去想象耶稣和他的门徒,演绎得非常真,他们不是演员,演员摆拍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他们是真的教徒,一万人的村子里,大家选出来,你长得像犹大,你长得像耶稣,评选出来,每个人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就很清晰。这个也是应时景,尤其现在疫情爆发,也是重现,到底谁出卖了人类?谁放出了这个毒?”

在吹老呱看来,“最好的艺术是不可言不可说,说清楚说明白其实没有意思,尤其是当代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丰富的宝藏在二楼,一个艺术空间和吹老呱自己的工作室。“总体来讲,是一个不那么纯粹的、不那么真实的,并非是一个那么高雅高贵的空间。”

办公室从工业厂房而来,用吹老呱自己的话说,就是“最简单,最朴素,也最混乱。”

“我们当年学建筑的时候,大师说的最响亮的一句话:Less is more. 后来是Less is bore. 最后,我现在感觉是Less is nothing. 我们还是要有东西,少是没有,就是没有。因为人就是积累了这么多东西,放在那我觉得很好。收拾得干干净净、白白苍苍的,好像挺装x,挺范儿的,但是没什么意思。”

在吹老呱看来,少是一种年轻的状态,独行侠一般,背着行囊闯世界,一无所有不紧要,胸口一个“勇”字便够了;年纪大了,许多东西自然积累下来,分门别类,博古通今,不失为一种情趣和丰盛。

一间20见方的办公室,满屋子的书、家具、青铜、木雕、玉器、石像、青花、书法、古画……我请吹老呱挑几样有趣的给我们讲讲,他随手拿起桌上一个黄花梨小雕件,明代的,雕的是寒山问拾得,苍润古雅。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也是吹老呱的处世之道。

成年人要想恢复童真,恢复情趣,并与年龄相得宜幛,我觉得就应该是玩玩古董。古物上的年轮沧桑深刻美学故事和历史正与成年人适配。

对古玩的钟爱,是吹老呱在80年代上大学时埋下的种子。“因为我进清华,像我们是从边疆去的,见识很少,当时梁思成的大弟子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就总打这么一个比喻说,梁思成当年教他们的时候,就总举这么一个例子,拿出一个汉代的小陶猪,不用看,先去手摸,什么时候你能摸出它的美感了,那你们就可以毕业了。听了这个故事,这颗种子就落在心里了。然后就会发芽、开花、结果,至于结的是野草、野花,我也说不上来。我感觉各种都有吧,野花为多,野果为多,但是还是开花结果了。”

在吹老呱看来,中国的艺术和器物是一个逐渐坠落的过程。他拿起桌上一个商周时代的摆件,“它已经2000多年或者3000多年历史了,它就代表了我们民族出发阶段的生机勃勃。它的简洁、它的力量,我们现在做不出这个东西,缺少了这种气质。”

从六朝到晚唐宋初,七八百年的佛教艺术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佛教雕像。按宗白华先生的说法,受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的刺激和新技术的启发,中国艺人摆脱了传统礼教的理智束缚,驰骋想象、发挥热力,线条、色彩、形象,无一不飞动奔放,虎虎有生气。从敦煌石壁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当时的人“飞”的精神理想,飞腾而动荡。这种灿烂,在中原,因为历代战乱和佛教的衰退而被摧毁消灭,“富丽的壁画极其崇高的境界真是‘如幻梦如泡影’,从衰退萎弱的民族心灵消失了。支持画家意境的是残山剩水、孤花片叶。虽具清超之美而乏磅礴的雄图。”

吹老呱指着桌上的佛像不无遗憾地说,“中国最有力量的时候就是汉代,最丰满动人的唐代,最优雅温润的是宋代。佛像也是,从雕刻来说,也是逐渐坠落的。早期北魏北齐的东西,它的雕刻水准,是从印度、罗马、犍陀罗传过来的东西,他们对艺术和人生的认识是比较高的,雕出来的东西,传到我们这,我们的工匠跟着学。往后,这明代的东西,它线条软了,那个劲儿缺少了。就是你民族的思想力弱了,不去思考,沉迷于酒肉穿肠过,本来酒肉是促进你去思考,结果你没去思考,穿肠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