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海洋中有一种生态系统,它的面积比例不大,不足0.25%,却拥有惊人的物种多样性和极高的初级生产力。
它为成千上万的动植物提供生活环境,包括蠕虫、软体动物、海绵、棘皮动物和甲壳动物等,约占海洋物种总数的1/4,还有近1/3的鱼类生活在其中。
除此之外,它可以防浪、维护海岸稳定、缓解温室效应,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它就是珊瑚礁。
据测算,全世界的珊瑚礁总面积约为28.43万平方公里,其中,太平洋地区的占有量为40.8%。
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正是位于南太平洋,澳洲珊瑚海上的大堡礁。
01珊瑚礁的形成
珊瑚礁的基础,是由珊瑚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海洋中的钙和二氧化碳,分泌出石灰石,变成的骨骼。
珊瑚虫,就在这个骨骼之上,继续生长发育。它们一群群聚居在一起,一代代地新陈代谢生长繁衍,不断分泌出石灰石、与其他生物残骸粘合在一起,使得这个坚硬石灰质骨骼,一层层地加厚,逐年扩大扩大。经过千万年以上的压实、石化,最终形成现今的岛屿和礁石。
珊瑚礁一般都在水下,很少能脱离水面。因为大多数珊瑚虫不能在水面上生长,少数可以在水面上生长的珊瑚虫也不能长时间脱离水。
根据珊瑚礁与海岸线的的关系,人们将珊瑚岛礁分为了4类:
1. 岸礁:亦被称为裙礁或边缘礁,一般沿着海岸生长发育。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淡水入海口,岸礁无法形成。
2.环礁:一般由火山岛周围的裙礁演化而成,在风的作用下,岛屿逐渐被消磨,沉入水面下,只剩下环绕着暗礁的环礁。
3. 平顶礁:形成于满足珊瑚礁生长环境的平坦海底,在平顶礁的中部可能形成礁湖,环礁的内部也可能有平顶礁形成。
4. 堡礁:又称堤礁,是离海岸有一定距离的堤状礁体,它在大洋与大陆架的浅水之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
02大堡礁
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它并不是单一的堡礁,而是由一系列珊瑚礁组成的区域。
它纵贯蜿蜒于澳大利亚东海岸,全长2011公里,最宽处161公里。南端最远离海岸242公里,北端离海岸仅16公里。
大堡礁是由数十亿只微小的珊瑚虫所建构成;是生物所建造的最大物体,甚至从外太空也可以通过肉眼观测到。
因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堡礁在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曾被CNN选为世界七大自然奇观。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珊瑚礁链,大堡礁像窄窄的飘带飞舞在澳洲的海域,不仅带来富有层次而且颜色艳丽的海水供游客在空中观赏,还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最合适的生长环境。
因为珊瑚礁对外海风浪的阻挡作用,凯恩斯沿岸几乎永远都是风平浪静。这里也因此成为了所有潜水员的梦想之地。
1606年,西班牙人托雷斯在昆士兰北部受到暴风雨的袭击,改道航行到了大堡礁附近,这也是西方世界首次接触到这片自然奇观。
1770年,英国船“奋进”号在礁石和大陆之间搁浅,澳大利亚的开拓者库克船长也曾滞留于此。
03脆弱的平衡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有活力和最完整的生态系统,但其生态平衡也最脆弱。
在经历了成千上万的年风浪袭击,一直与当地土著人和平共处的大堡礁,却在21世纪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对于珊瑚礁来说人类是唯一的巨大威胁。尤其陆地上的污染和过渡捕捞对这些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船只拖网捕捞,造成的物理破坏;使用氰化物和其他化学药剂来捕捉小鱼导致了水质的污染;气候变暖,水温升高,更是引起了珊瑚的白化甚至大量的死亡。
自从1985年来,大堡礁已经因为上述因素损失了超过一半的珊瑚礁,其中三分之二的损失是发生在1998年以后。
2016年三月的报告中显示,因为海洋暖化引发的第三次全球白化事件,导致中北部的珊瑚礁可能全数被摧毁,占据大堡礁整体40%以上。
凯恩斯是大多数想要一览大堡礁美景的游客们的首选目的地,因为多年的旅游开发,这一段的珊瑚礁已经被严重破坏,近岸水底景观乏善可陈,甚至有“白色沙漠之称”。
图中橘红色显示的Flynn Reef、Milln Reef等地点被称为“外堡礁”,受到的污染和破坏较轻,至于绿岛“Green Island”等地,已经失去了大堡礁应有的美景。
如果大家有机会到大堡礁游玩,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珍惜这大自然馈赠的美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