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是一种网络迷因现象。1976年,科普作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作品《自私的基因》中描述和定义模因,尝试解释文化信息传播的方式。模因这个专业术语,在互联网时代里被慢慢解读成了迷因。所谓网络迷因,就是指一夕间在互联网上被大量传播,一举成为备受注目的人或事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窃·格瓦拉出狱的事情,最近火遍互联网。吃瓜群众欢呼雀跃,直播平台翘首以待,经纪公司摩拳擦掌。全民娱乐、娱乐至死的风潮,已经势不可挡。那些一直占据互联网中心舞台的精英和大佬们,也被迫走上了观众席,从而为一个“网红”腾出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红,是互联网文化的宠儿。但它本质上,只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个附属品或衍生品。网红,让互联网文化变得繁荣,但它对互联网经济没有直接的主导力量。因为在早期,话题和流量,没有办法或者说很难变现。

最好的例子,就是第一代网红:罗永浩和芙蓉姐姐。罗永浩在2009年的一次演讲中,曾详细地说过一则关于自己当网红的趣闻。当时,有策划公司想帮罗永浩的网站作推广。出了一个很具有互联网精神的方案,但罗永浩最后还是拒绝了。具体步骤如下:1,想办法或者找中间人去促成一次跟芙蓉姐姐喝咖啡的机会。2,策划公司去拍一张貌似是偷拍的偷拍照。3,将照片流传给各大门户网站,并要求在头版娱乐新闻撰稿《网红一姐一哥偷偷约会,疑似热恋中》。4,正文中只要提到罗永浩,后面必定加括号,注明某某网站创始人。5,罗永浩手机关机后消失一个星期。6,网络媒体上一定会出现罗永浩疑似失踪的后续报道,这又为之前的网红热恋的新闻,提供了新一波的热度支持。7,罗永浩的网站PV大爆发,可以寻找投资人继续投资网站,也可以选择转手卖掉网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期的网红,基本都是靠自然裂变。新闻,影视,表情包,或者是内容创作者的节目传播。那时候,信息还没有大爆炸,社会远没有现在这么浮躁,人们的价值观还是很正常的。在互联网上,娱乐有度,开心有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媒体时代开启以后,很多网红加入了自媒体。而很多自媒体,也发展成了网红。网红自媒体,相较于其他形态的自媒体人,有着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网红自带流量,很容易就能吃到自媒体平台的红利。另一方面,很多网红,频繁地在自己的节目或者他人的节目中出镜,利用与其形象对称的语言或者表演,打造或者形成一个能为流量服务的固定人设。

人设,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品牌,也是一枚能让人们迅速形成记忆的LOGO。窃·格瓦拉为什么那么火?他的基本人设,是一个一本正经讲述着很多歪道理的荒诞罪犯。人们很容易就记住了他,并且他黑色幽默的形象,还在互联网的很多地方产生了人设的共振。譬如将窃·格瓦拉视为精神领袖的“戒赌吧”,这里面的很多赌徒,本身就在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哭笑不得的长篇荒诞剧。窃·格瓦拉的出现,让很多人获得了压力的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期的自媒体时代里,非正常形态的网红越来越多。网红,逐渐变成了一种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模式。很多经纪公司(MCN机构),也正在试图摸索出一条真正的网红流量变现渠道。但跟自然裂变的网红相比,很多靠培养皿培育的网红,简直就是一场互联网世界里的视觉灾难。网红,一度变成了“整容脸”的代名词,而MCN机构也频频遭到网友们的讥讽。网友们戏称:MCN机构即将对人类,发动一场克隆人的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足娱乐圈也好,线下走穴也罢,只要回到互联网,衡量一个网红的指标,永远只有一个:流量。换而言之,不管这些网红们怎么折腾,他(她)们依然逃不出“流量变现”的五指山。流量变现,是自媒体时代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自媒体平台本身,并没有真正打通流量变现的渠道。网红们在互联网上享受的流量红利,其实是各大自媒体平台自掏腰包的福利发放。在大资本的羽翼之下,早期的自媒体平台并没有生存的压力。但这样的好日子能维持多久呢?3年?5年?没有流量变现,就谈不上真正的投资回报率。而投资人看自媒体平台,也会越看越像个鸡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与自媒体平台同时崛起的,还有大量的直播平台。直播平台,特别是游戏直播平台,一直与自媒体的世界保持着距离。其实本质上,主播也是自媒体人,直播就是自媒体人传播内容的一种方式。

很多网红很早就开始搞直播了,或者说,很多人通过搞直播进化成了网红。这些顺序上的事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主播能收到粉丝天价打赏并且可以在直播中推广产品的操作,令很多自媒体平台的大佬们坐立不安。直播平台上的粉丝,在互联网经济中,不就是那个C(customer)嘛。自媒体平台之所以无法彻底打通流量变现的渠道,是因为一直在指望其他地方的C:广告商和电商平台。那为什么不能像直播平台一样,直接面对自己的C呢?从而将广告商和电商平台,变成自己的供应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网红带货直播出现了。自媒体平台,终于找到了一条将流量变销量的方式。虽然很粗暴,但效果惊人。很多人一直在质疑这种带货直播的模式,他们认为如此这般疯狂地收割粉丝经济的行为,就是在通过互联网管道,严重地透支社会经济。可这些话谁会听得进去呢,面对几个小时就能销售价值几个亿产品的网红,连真理都该选择沉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媒体后期,也就是进入电商直播时代以后,网红已经彻底完成了从文化领域到经济领域的转型。网红,也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经济的宠儿。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MCN机构要想花天价签约窃·格瓦拉。确实,不管是搞直播还是搞短视频创作,窃·格瓦拉在短期内来看,就是流量和销量的代表。如果没有犯罪的前科,一个网红靠流量赚钱生活,甚至是一夜暴富,这都无可厚非。毕竟,这是时代发展所赋予的一种选择。可现在,窃·格瓦拉,是一个因为犯罪而火起来的网红。他只要涉足流量经济,必定会再次冲击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网红,一直都会存在。但窃·格瓦拉的网红之路应该结束了。做回周立齐吧,未来以一个正能量的形象和健康的人设,重新再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