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王羲之和颜真卿,他们一个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大家,一位是唐朝时期的书家代表,他们的传世之作,被书法爱好者封为桎梏,为了购得他们的书法作品,人们他们不惜花费千万的高价,只为收藏他们的作品。

但在明末清初,有一位书法家不但收藏了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传世之作,自己也成了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却生不逢时。他究竟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书法家名叫曹溶,万历10年(1613年)他生于江南地区一个书香世家。正如江南的所有士人一样,他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23岁那年,经过十数年的寒窗苦读,他终于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考上进士,成为一位御史。

作为一位读书人,他原本很擅长经济,当然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能臣,但明末的复杂政治环境却打碎了他的梦想。他曾经弹劾过辅佐皇帝的大臣谢升,还曾为周延儒洗脱冤屈,此后还曾担任武昌学使、浙直监军御史等职位,但他个人的努力未能挽回大明的衰败。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后,曹溶成了他们的俘虏,曹家人花了整整250两白银才是他恢复了自由身。多尔衮入京后,他和其他文武官员一起投降,成了清朝的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官场上十分不顺的曹溶,在书法方面却是成就斐然。他的书法多以行楷为主,字体较小,早年书法风格清秀俊朗,颇得宋人书法韵味,晚年则是点画生拙劲涩,规整秀润中颇见老辣峭健,堪称明末清初的一代书法大家。

曹溶的书法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他一直在珍藏书法大家的作品。在曹溶的收藏品中,王羲之的《平安帖》、《东山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米芾的《多景楼诗卷》等书法大家的作品赫然在列。曹溶在珍藏这些书法作品的同时,也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因此才能被称为一代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 晋 王献之 《东山帖》曹溶旧藏 网络图片

但曹溶的书法才华,并没有跟他带来好运。他成为清朝的臣子之后,虽然曾为清廷的屯田、盐法、钱法等政策的制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还成为了顺天学政、太仆寺少卿,却也因为选拔了明朝时期的世袭关于和武举的官员而被朝廷降了两级官衔。

此后又因为选拔贡生超额而被直接革职,回到家乡。此后曹溶虽然得到清廷的任用,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呆在家乡,以著书为生,直至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立志于报国的儒生,曹溶一直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百姓过得更好。但生于明末清初的乱世,性命尚且难以保住,又何谈成为一代名臣呢?曹溶的悲剧,或许就是因为他的生不逢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