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康康,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隋炀帝杨广统治阶级内部出现哗变,反叛者胜利在望,话说杨玄感为了克服无兵可用的难题,想到了用来护儿当挡箭牌,说来护儿谋反,等这消息传开后,他便强行闯入黎阳城,关闭城门,在城中大搜男丁,同时以讨伐叛军为由,向附近的郡县招募兵员。
隋炀帝杨广两次远征高句丽国,已经大失民心,杨玄感在声讨书中特意采用了隋文帝时期的旧模式,试图勾起人们对那时候国泰民安的美好回忆,通过今日这种的反差对比,故意加剧他们对当朝当政者的仇恨和反抗。
隋炀帝杨广
他的文书公告天下后,立马把群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口中喊起了“万岁”,杨玄感以这样的一支队伍,掀起了反对长安朝廷的反欺压战争,他将自己扮成为民请命,反抗暴君的斗士,这个时候对生活在生死边缘,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具有很强的煽动性,不少人都踊跃参军。
杨玄感还有一个要好的密友叫李密,他举兵造反时,专门派家童向他透漏消息,要他帮忙,李密得知消息后,便和杨玄感的弟弟一起,快马加鞭,一同到黎阳汇合。
当李密他们风尘仆仆的赶到黎阳时,杨玄感很高兴,开门见山的说,问他有什么好的办法,李密一连说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但是在杨玄感看来,他的上策和中策都不可取,而他的下策才是上策,对此他还给出了几条理由。
经过一番缜密思考,杨玄感还是采纳了李密的下策,决定先攻洛阳,然后兵分两路,由弟弟和杨玄挺各率领一队人马, 分道出发,弟弟率领的三千人马沿洛水进兵,杨玄挺从邙山挺进,杨玄感则率领三千人马紧随其后。
杨玄感
杨玄感临时拼凑起来的这支队伍,本来就是兵微将寡,简陋不堪,都是一些粗笨的武器,没有像样的弓弩甲胄,现在又被一分为三,战斗力可想而知了,但是尽管如此落后的装备,居然奇迹般地获胜了,弟弟的对手是一支五千人的队伍,在对战之前就丢盔弃甲溃败了,铠甲战具恰好成为叛军的囊中之物,杨玄挺连续五次击败了八千人马的队伍,两只敌军逃进了东郡,其余的被杨玄感收编了,几天以后,他们便兵临洛阳城下。
隋炀帝杨广登基这几年,百姓承担的徭役赋税越来越重,内心十分憎恨皇帝,看到杨玄感举兵反抗,大家都觉得他才是民心所向,一时间送酒送肉的父老乡亲们争先恐后,络绎不绝,年轻的子弟也都争着参加他的部队,每天都有上千人之众,在这种形势下,杨玄感的兵力日渐增加,不多久就发展成了五万人的大部队。
李密
杨玄感内心欣喜若狂,再加上东都守将的内讧,四十多名高官子弟已经投降了,杨玄感看到东郡的子弟们纷纷投降,更加坚信攻打洛阳胜券在握,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而远在辽东的杨广得知消息后龙颜大怒,跟高句丽大战还未结束,内部却先乱了……
总结:读书可以了解古今,以史为诫,可以知得失,不懂历史者,不足以谋未来,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隋炀帝此时治理的天下多么的脆弱,稍微的风吹草动就能行成燎原之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或许杨广还不认可,如果他深知里面的道理,不会这么的滥用民力,极度的挥霍国家资源了,如果他精通史书,能够以史为戒,肯定不会有后来的民乱四起,大家觉得呢?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