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余欢水》的基调一直是余欢水又尿又怂的形象,你还会去追这部剧,显然大部分人是不会的,可余欢水,他偏偏逆袭了。一改从前软弱逃避的性格,在人生最后的阶段,做尽从前不敢做的事:跟上司叫板,跟不爱自己的老婆离婚,跟侮辱自己的小舅子翻脸,去烫头,去酒吧撩妹,让憎恨的人坐牢,卖器官保住人性的尊严,让自己舒舒服服地死去。最终,余欢水活成了我们大多数人,不敢活的样子。这块将观众的爽点一下子铺设到位,但是这些爽点的背后,却是一个接一个普通人的辛酸历程。因此很多人评价这部剧看似在捧,实则在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剧在讲余欢水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悲剧时,其实是在展现人性中的诚实。 人不诚实,硬不起来。剧中,充斥着大量的“诚”与“谎”的对比。在医院门前一个卖煎饼的老妇,都比余欢水诚实。她说:“是癌症都治不好;能治好的,都不是癌症。” 倒过来重复一遍,都在强调——别骗自己。又或她那句最朴实的:“(煎饼果子)凉了,就不好吃了。”显而易见的“大实话”,与余欢水凡事习惯的欲盖弥彰形成对比。“超市牛奶卖完了……” “迟到是因为遇到车祸了……”虚弱的语气,诉说余欢水的无奈,你看到妻子不尊重他,上司取笑他,甚至连一个卖假酒的都看不起他,甚至连剧中最讨人嫌的借钱不还的吕夫蒙,都能指着他鼻子骂:论撒谎,你是前辈。可无奈和丧背后,余欢水到底为何落魄?只因为没钱?恐怕不是。大多数除了他的性格原因,还有他不诚实,他不接受自己的现状,对自己不断撒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部剧关于余欢水的同情,就是围绕一个“钱”字。因为没钱,所以撒谎,因为没钱,所以沦落至此,可吕夫蒙的狡辩之词,分明已说出答案——人们不尊重余欢水,其实是因为,他不诚实。妻子出轨,坐在别人的车里缠缠绵绵。他说:“我想给你买辆车。”在他的潜意识中,只要自己给妻子买辆车,说不定妻子就会回心转意。可是,一个不爱你的女人,她缺的真的是一辆车?妻子和你吵架时,是想看你做俯卧撑?我们从始至终看到高露饰演的妻子的冷漠自私,却忘记了——余欢水,他是否真的有在实际行动中解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部电视剧“同情”背后的“批判”,即“爽”背后的“疼”,只看我们敢不敢面对。余欢水的职业,更能说明问题。作者因何要让他做“销售”,而不是装修工。似乎,连装修工都比他了解这个社会的真实规则——你要解决扰民问题,你得找我的上家,找我一个“执行者”没用,得去找发号施令的人。相比之下,余欢水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味追求人生道理,太过天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余欢水放弃面子,放下对亲人朋友的高期待,破罐破摔时,你看他躺在地上,看似冰冷,看似落魄,却被红心包围。他在人生逆袭之后,观众开始喜欢这个人物,逐渐体会到他的苦。如果从一开始就代入余欢水的视角,去盲目共情他,可能不利于我们对余欢水这个角色和对整部剧的理解。正如郭京飞所说,“余欢水”是来替《都挺好》中的“苏明成”还债的,显然他认为:最终观众会接受这个角色。但郭京飞又说:如果在现实中遇见余欢水这种人,会和他做朋友,并且告诉他好好活下去。余欢水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通过改变自身为人处世“好好活”,即使不能逆袭,也会有所超越。在我们感受着余欢水变身后的爽点,很多人也从余欢水的悲剧中看到了自己,但是大多数中年人不能像余欢水那样进行逆袭,所以很多人吐槽你我皆是余欢水,却成不了余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