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康康,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隋朝叛军战略失误,一再错失战机陷入被动局面,杨玄感自叛乱以来,虽然一开始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是后来一路凯歌,打了不少胜仗,志在必得准备拿下东都洛阳,可是在围攻了半个月之后,仍然未能攻破,父亲杨素主导兴建的新洛阳城,没想到如此坚固,城内的长安朝廷守将凭借着坚固的城防,顽强抵抗着他的部队进攻,寸步难进,杨玄感依仗自己人多势众,接连发起来多次进攻,都被城内的守将轻松的拒于城门之外,几乎没有占到任何好处。
眼看洛阳城久攻不下,而且又出现了一个糟心的情况,更增加了叛军进攻的难度,长安守将率领一支四万人的援军已经到达洛阳城北,这给杨玄感围攻洛阳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考虑再三后,决定先攻击洛阳城北的长安援军,先拔掉这个钉子,免除进攻洛阳的后顾之忧,尽管两线作战,但是由于杨玄感礼贤下士,善于安抚部下,每次作战都是身先士卒,结果几次交锋下来,对方受到了重创,已经死伤过半,他的部队也增长到了近10万人。
隋炀帝杨广
虽然杨玄感打了胜仗,而且实力大增,但是一直没能给长安的援军致命打击,反倒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延误了对洛阳进攻的时间,没过多久,杨玄挺在作战中不幸中箭身亡,其部队的士气大受影响,杨玄感也放缓了对长安援军的攻击。
杨玄感渐渐发现,自己进攻洛阳的阻力不仅仅来自长安的援军,还有自身军队内部也出了问题,因为此前投降的朝廷高官子弟中,有一个叫韦福嗣的人,他是在洛阳出城迎击杨玄感部队失败后投降的,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杨玄感对他很器重,李密本来是他专门招来出谋划策的,但现在都不如韦福嗣受重用,而且李密还发现,韦福嗣还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立场摇摆不定,每次谋划都是模棱两可。
李密多次暗中观察他的立场,多次思想向杨玄感提出建议,但是杨玄感都不以为然,不但没有杀掉韦福嗣,相反对他还是一如既往的信任,反而对李密更加疏远了,无奈之下,李密对一个亲信哀叹道,杨玄感造反积极,却难以成功,我们怕是要被他连累了。
杨玄感部队
杨玄感与李密的分歧,除了人事任用方面外,还表现在战略部署上,因为之前一个将军叫李子雄,因为得罪了隋炀帝杨广,后来他投奔了杨玄感,当时杨玄感实力大增时,他就建议杨玄感称帝,李密则对李子雄的意见不以为然,他给杨玄感分析了眼下的处境,认为局势不乐观,如今应该早定关中,不能急于称帝,这次,杨玄感只是停了李密的一半话,放弃了称帝的念头,对于早定关中的建议仍然置之不理。
后来的又有一支援军将近抵达河阳,准备向杨玄感部发动攻击,宇文述部队紧跟其后,他发现局势不妙,自己又没有办法,只好再次询问李子雄,李子雄的看局势持续的恶化,他也迅速转变了态度,开始劝杨玄感放弃洛阳,应该进军关中,李密的建议也是直取关中。
杨玄感部队
万般无奈之下,杨玄感只好采纳二人的谏言,迅速行动,洛阳距离关中不过四五百里的路程,不算太远,只要杨玄感占据潼关,进取关中就有一半的胜算,而且还有当地人自愿当向导,形势对杨玄感来说,不算太差,但在途径弘农时,他被当地父老劝导,留了下来,大丈夫做事居然为蝇头小利所迷惑,他竟下令先攻克弘农,然后再取关中。
李密发现了杨玄感的错误苗头,再次良言相劝及早进军关中,不要在这边浪费时间,但是他根本不听,结果弘农的守军顽强抵抗,连续三天未能攻克,被逼无奈之下才放弃攻打弘农,然而此时的宇文述,长安援军及其他各路援军的部队,已经尾追而来了……
总结:不懂历史者,不足以谋未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我们能时时刻刻以史为诫,就不会有太多失误,由于杨玄感的战略失误,屡屡使得错失机会,没有把握住关键的时局,对好友的劝诫置之不理,还犯了一些拿了芝麻丢西瓜的严重失策之事,本来有利的局面,被自己一步步走到被动危机的局面,对于我们个人也是一样,要懂得顺势而为,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被迷惑,一定要着眼全局,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越来越顺畅。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