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应先修成三种境界,否则,虽百年无法开悟 | 文 三只眼文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禅修行,最终要使禅心入道,豁然开悟而求证真心实相。古来大德高僧对参禅提出了许多经典指导,无数禅宗公案都如黑夜中的闪电、空寂时的洪钟,把前人的智慧通过生动的故事传递下来,震耳欲聋、发人深省。这些公案被参禅修行之人奉若圣典,时刻研习,从不同理解角度撷取不同感悟,大家都希望,通过挖掘其中隐含的接引之意而开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参禅实修的过程中,我们很要修成许多基本的素质,才能逐渐入道。首先,要有了生死之心,用禅语说,就是“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发疑情、看话头是参禅的起始功夫;其次,还要发长远心,不具有长远心,参禅修行就会一曝十寒,功夫断续不成片。长远心是歇息尘劳烦恼的前提,只有醒也参、睡也参、行走坐卧无时不参,才能获得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了生死之心和发长远心并不是说修成就修成、想发就能发的,此二心,是参禅者在修身养性达到一定境界时自然产生的,不是可以刻意求来的,也不是通过硬性要求可以做得到的。这样的境界分为三种,当人真心向道时,其言行和思想就会渐渐入道,此时,这三种境界也就会次第出现,成为开悟路上的一层坚实路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境界:忍界

人生十事,不如意八九。面对苦难、烦恼,只有“忍”才能使人不动妄念。“忍”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胸怀和智慧,《佛遗教经》中曾说:“人能忍辱,方可称为威猛大丈夫。如果不能以欢喜之心忍受他人恶毒咒骂,如同自己饮下甘泉一般,就不能称之为有智慧的得道之人。”

唯有能忍辱,才能自我成就,自我解脱。

当然,所谓的“忍”,并不是教人怯懦,面对恶人恶境,金刚尚有怒目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境界:持界

持界,并非是教人持有什么,而是在讲取舍。佛家讲究“舍得”,有舍才会有得。世间五毒贪嗔痴疑慢熏染了众生,产生了如沙砾之多的红尘欲望,如果我们把这些欲望都紧紧“持”在手里,片刻也不能放松,就会背“道”而驰,虽百年无法开悟。

参禅是为了参出蒙尘的真心,欲望越小,妄念就越少,真心便越像明月一般,光华灿灿。

持界中包含的取舍,其实就是超越众生的情怀和智慧,对已得和可得的一切进行决断的禅心。佛说“一切皆虚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对于虚妄的一切,还有什么舍不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境界:悟界

见火即暖,见冰即寒,这是人本能的悟性使然,无须谁刻意地教导,人人都能了解。这样的悟性,是在不断一个人的心智,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得到的,是自我改造的自然反映,人常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就是这个道理。

参禅所说的“悟”,重在开智悟理,《华严经》中说“开悟一切愚暗众生”,意在通过自我的内心改造,将智慧的光芒照射在众生黑暗的心房,实现自我超越,从愚昧中苏醒。

六祖坛经》中也开示说:“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因此,只有悟者才能成为禅者,一朝愚迷,虽百年无法开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忍界、持界、悟界,这三种境界是众生心智活动的体现,境界不到,修行无益,虽参禅百年,也不外乎如一个蒙童小儿,根本谈不上入道开悟。

(如你认同和喜欢,请不吝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