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历史文化,就懂事历史的社会价值。

其实,民间藏着许多传承的瑰宝。这些我们眼中的“烂木头”,就如同散落民珍贵就是其一。往往,我们能从一件很小的古董,就能看到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脉络;而这些承载历史价值的物件,不是用价钱来衡量,放在人类历史长河的隧道中来掂量,金钱对它来讲,就显得微不足道。这时,你就别看农村老房拆下来的烂木头,说不定它就极具文物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喜欢旅游,去过山西的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体验过晋派民间建筑,去过安徽体验过皖派民间建筑、去过四川体验过川派民间建筑、去过江苏体验过小桥流水的苏派建筑、去过北京体验过四合院的京派建筑,去过福建体验过去围屋的闽派建筑……等等,太多太多了,这些民间建筑各具特色,其每一处、每个砖砖和房梁都是民间珍宝。那么,现在现在农村就有许多商贩出很高的价钱收购老房拆除的旧房梁、旧木头等,其价值就可见一斑。那这些在农民眼中的破木头,为何价值这么,它们到底有啥用呢?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结合农村现状和农村民居的历史传承,和大家分享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小觑。

我们农村历史发展过程中,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地理地貌不同,人们生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居住自然重要无比。所以,人们在漫长地发展过程中,依据现有材料,不断钻研,形成了历史上六大派系民间建筑,其以砖雕、石雕、木雕、土坯烧制、木材利用等极尽雕刻技艺;青瓦白墙,砖雕门楼,不同的流派建筑,以其独有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传奇故事,它们或精致,或灵气,或恬静,或威严,或鲜活,或明静,或舒适,或安全,融风俗、文化、建筑、生活等等于一体之民间精华,是世界建筑史上无法超越的典范。所以,这个民间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小觑。其中的每一个房梁,其价值不可用金钱来衡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现在兴起的特色小镇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

现在各地农村都在争相建设特色小镇,有的地方直接就是仿古建筑,突显地域文化特色,发展人文关怀小镇、乡村生态旅游小镇,并将这些特色小镇作为发展当地经济文化的窗口,所以就依赖当地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即使没有资源,也要别具一格创建“特色”小镇,发展地域特色、民俗特色、乡村饮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特色,这些各类特色小镇,名目繁多,在各地迅速建成吸引各地游客观光旅游。但每到一处都有当地农耕文化“博物馆”,许许多多的“烂木头”、“烂石头”、“破砖头”都成为吸引游客驻足关注的对像,可见现在收购它的价值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农村老房“烂木头”非同一般。

现在农村收购“烂木头”的小贩都具有一双火眼金睛,他们对其年代、木质、用途,以及含有的文化价值,自然深藏于胸。稍微懂点历史的农民,都知道民居建筑风格中举世闻名的“三雕”,即木雕、石雕和砖雕,这些雕刻风格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刀著的花纹,每一笔刻的结晶,其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它们集文化、习俗、生活水平等一脉相承,尤其是过去年代大户人家拆除的木头,大多具有历史可考价值。

因为农民对这些拆除的木头都不了解,也不懂,往往都抱着腾挪地方处理的态度,这些商贩在农村收购时都摸清了农民的心理,便付出极低的价值,赚取高额的市场差价。当然,这些散落民间木质瑰宝,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当这些商贩集存一体,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就显得非同一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看到这里,你就不会说这是“烂木头”了吧!其实,在农村民间,有许许多多的瑰宝如果珍珠一样,其价值没有被发现,也没有被放在相应的市场架构中,其价值自然无法得知。其实,散落在农村民间的许多东西,就如同这些“烂木头”一样,其含义深远、艺术巧妙、手法精湛、造型奇异、品位高雅,尤其许多当年运用在主房、客厅、书院、花园、祖祠、厨房、绣楼等处的木头,其历史文化价值在如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知要超过多少个的100元,说其价值连城都不足为奇,或者说就是举世无双的珍宝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