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这次的新冠肺炎,无疑给经济带来一次不小冲击。病毒的入侵,给我们线下实体产业,包括餐馆、网吧、咖啡厅,影院、商场、市集等均造成了巨大重创。那么,古玩艺术品市场怎样了呢?疫情过后会如何变化?我们可以参考十七年前非典疫情过后的市场表现作参考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3年,由SARS病毒引起非典型性肺炎疫情爆发。文物艺术品拍卖作为线下集聚性很强的一个行业,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减少人员流动,一些拍卖公司主动延期或暂停了拍卖活动。北京、上海的春季艺术品拍卖延期,25家拍卖行近80场拍卖由四、五月无限期推后。想见,艺术品市场下滑一程必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这非常特殊时期,香港苏富比举办的2003春拍如期举行。虽然在“非典”阴影的笼罩下,主办方事先对于拍卖的成交不敢奢望,但是最终的拍卖却大大出乎意料: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中国书画和手表拍卖共成交1.64亿港元。

虽然此次拍卖会在“非典”影响下进行,但拍卖现场座无虚席,现场及电话竞买踊跃,尤以内地买家为甚,整体拍卖气氛及成交价令人鼓舞,高价拍品均在激烈竞技情况下落槌成交。

而在“非典”过后,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异常火爆,当代书画家创作的作品开始在拍卖市场上大规模涌现,并且无论是成交量、成交比率和拍品数量都呈现火速上升的趋势,大师作品备受追捧,名家精品普遍上涨,更有许多记录这一特殊时期的精品应蕴而生,令许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2003年“非典”后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没有料到的是,这一轮艺术品拍卖的出奇表现让北京举办“春拍”的三家拍卖公司大喜过望。在7月10日以后的4天内,就创下这样三个比率:70-90%的成交率、80%以上的新人进入拍卖场竞买以及3个亿的成交额。

以嘉德为例,络绎不绝的新买家给主办方杀了个措手不及,预先准备的800个竞买号牌在开拍后不久居然被领取一空,于是不得不现场制作了200多个号牌来应急。为了维护场地的秩序,嘉德破例实行了凭竞买牌入场的规矩,其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在拍卖现场,晚到的人根本找不到座位。而在拍卖大厅外面的过道里,主办方破天荒设置了一个很大的闭路电视,“转播”场内的拍卖实况。许多不能进入现场观看拍卖的艺术品爱好者只能席地而坐,通过闭路电视了解拍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7月12日,清朝康熙皇帝最大的一方玉玺在北京另一场春季拍卖会上以600万元人民币落槌,这一价格创造了单件中国皇帝印章拍卖的最高纪录。这方康熙交龙纽碧玉玺,被称为“康熙御笔之宝”,它不仅雕工精细,而且频繁出现在康熙皇帝许多重要书法作品之上,其中包括钤印于承德行宫“避暑山庄”匾上。此玺曾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遗失,2003年才由一位海外收藏者带回国内。

这件康熙玉玺一经出场就吸引了众多买家竞买,当拍卖师叫出160万元人民币的起拍价后,竞买价一路飙升,经过50多轮的争夺,最后达到了6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非典”后艺术品拍卖行情会如此火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非典疫情暂时延后并压抑了艺术品市场的购买热情,当人们从隔离封闭中走进拍卖场时,人们获得的释放感和新的人生感悟都有利于增添竞买热情,使得行情集中爆发了,可以理解为报复性消费的一种。

2、艺术品投资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尤其在200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从2224点一路下滑,多数股民深感股市投资无望,因此有一部分人开始尝试艺术品投资。拍卖的火爆与拍卖场上出现众多新面孔是分不开的,平均每场拍卖会都有一半以上的买家是新人,而且这些新人的购买力也不容低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每一场的灾难,我们不应仅仅看到短期的损失,更应看到灾难过后的弹性复苏和巨大机遇。相比于非典时期的中国,今天我们经济的实力以及恢复能力足够强韧。可以预见,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火热。只不过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艺术市场的某些泡沫早已破裂,这次的“火热”会更加理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网罗鉴赏知识,中华文明历史解密】

品味、追忆——联系主编18814222214

祝网易越办越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有不对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