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细节解密》系列正在继续,本期第一百四十二回!

最近,大锤的水浒细节解密系列,已经开始聊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出现的各种古代饮食。在上一期介绍了宋代比较上档次的肉类——羊肉之后,本期我们来介绍书中另外一种频繁出没的肉食:猪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开启本期故事之前,大锤仍要代表整个团队,向此时此刻仍旧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一线的逆向潜行者们致敬,同时也与同为复工复产大军中的诸位读者听友朋友们,共勉。

言归正传。在《水浒传》中,猪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肉食。尤其是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以及“石秀杀嫂”等故事中,镇关西郑屠就是个杀猪的屠户,而石秀也是杨雄家潘巧云父亲潘公投资做了杀猪的买卖。

无论是故事中鲁提辖为了给金翠莲和其父出逃而争取时间、要郑屠细切十斤精肉臊子、十斤肥肉臊子等,以及石秀为了杀猪生意出去卖猪等,这些细节都说明,水浒英雄们活动的年代,猪肉屠宰及买卖已经非常普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一回书大锤曾经提到,在北宋时代,羊肉是一种相对比较上档次的肉食,而与之相对的比较便宜的肉食,正是猪肉。在北宋时代,猪肉饮食在民间非常普及,比如北宋著名宰相张齐贤,当时是非常知名的大胃王,上一期大锤讲述羊肉时讲了一个他与羊肉的故事,而关于猪肉他也有故事。

而且这个故事是北宋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记录的,说张齐贤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为人慷慨豪迈,有一次在路边村野旅店中,遇到一伙江湖豪客、盗匪模样的人在店里打尖吃饭。这伙人弄了不少猪肉,在那里吆五喝六大吃大喝。别人看着这伙人,都害怕躲避,唯有张齐贤不为所动,还主动上前说:“我今日穷困非常,能不能舍我一口饭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群江湖豪客一看张齐贤虽然衣着破破烂烂,却是一副读书人打扮,就笑说:“我们也欢迎秀才公跟我们一起吃喝。不过我们都是一群粗人,秀才公是读过书的,你不要笑我们。”于是张齐贤应邀就落座了,他正色说道:“诸位虽然委身草莽,也不是等闲之辈,必是慷慨豪迈之人,我虽是读书人,也好慷慨豪迈,大家正是同道中人。”于是先一口气连干三大碗酒,以敬在座的豪客。然后抓起一大块猪肩肉,直接用手撕开了就猛吃,吃法好不讲究,堪称如狼似虎。把在座的群盗都给镇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都熟悉的北宋文豪苏东坡,也是北宋有名的吃猪肉高手。在他贬官于黄州期间,他就在当地大吃猪肉,可能是当时苏东坡吃的非常happy,所以他还专门把这事写进了自己的诗里,他在一首诗里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jiě]煮。”所以苏东坡在当地不仅大吃猪肉,还发明了东坡肉等诸多猪肉烹调之法,并流传衍变至今。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在大锤上面讲述的北宋时代猪肉故事中,猪肉实际都是以一种比较粗鄙、比较便宜的肉食的姿态出现的。实际这也是北宋时代一个突出的特征,如果说之前大锤讲到的羊肉是北宋的高级料理的话,那么猪肉就是更偏向于市民大众的肉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物价来说,北宋时代猪肉确实非常便宜,在北宋初年一匹马的价格大约可以购买30多头猪。这种以羊为美、为贵而猪则为贱的饮食风俗,也显著地被记录于当时的文献中。比如北宋宫廷号称肉食止吃羊肉,其实每年也会多少有一些猪肉供应宫内的,不过这个猪肉供应量对比羊肉量是非常少的,比如北宋神宗时代,宫廷一年要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多斤,而这一年下来猪肉的消耗量只有四千多斤,也就是羊肉一年消费量的零头。

不过在宫廷对猪肉不太感冒的同时,猪肉在当时的东京汴梁城已经大行其道,号称每天从南薰门赶入城中用于屠宰食用的猪都在万头之多,甚至当时的汴梁城里专门还有一处地名叫做“杀猪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北宋的这种猪肉相对较少,但是逐渐增多的历史发展状况,正是中国古代猪肉食用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正是在两宋时代,猪肉消费逐渐开始普及,逐步从北宋时代的对比羊肉消费的不成比例,发展到南宋时代的与羊肉消费能够并驾齐驱,并为最终在明清时代成功超过羊肉成为我国居民最常食用的肉类

而这个历史变迁,恰好在施耐庵写作《水浒传》时的猪肉饮食时,被精确地记录了下来。在《水浒传》中,猪肉作为肉食出现的概率,其实是远远不如牛肉的,也不如排名第二的羊肉,并且猪肉也极少获得单独作为惟一肉食出场待客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在猪肉频繁出现的场合,比如占山为王的好汉们在款待客人或者庆祝酒宴的时候,也往往是“杀猪宰羊”同时出现的。其中一个情节这里大锤专门来解说一下,就能够看出来《水浒传》中对猪肉与羊肉之间的对比,这就是花和尚鲁智深来到东京大相国寺负责看管菜园的时候,把一群当地盘踞菜园的流氓泼皮暴打了一顿,众泼皮被打服了,之后就凑钱买了十瓶酒、一口猪来菜园子里请鲁智深吃酒联络感情。

因为这些人都是地痞无赖,不是什么豪绅,因此他们凑钱买来的只是一头猪。而第二天鲁智深回请他们的时候,鲁智深因为本就是军官出身,后来在五台山还有赵员外资助,因此并不缺钱,所以他回请众位泼皮的时候,不但酒的供应翻倍了,而且肉食也加码了,鲁智深不仅备了一口猪,还准备了一腔羊,这种高低搭配,也说明了双方的经济实力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猪肉在《水浒传》中出没的频次来看,也显示出了施耐庵对整个北宋生活史的复原功力,而就是在他或者有心或者无意的笔下,一段古代猪肉食用史的片段,就此被记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