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日,一年一度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如期召开,跟往年不同的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这一次是线上直播。

近日,巴菲特自曝,自己去了加利福尼亚,库克非常耐心地花了几个小时试图将他提升到平均两岁小孩的水平,但还没有做到。对于一个近90岁的老人,实属不易了,那他为啥愿意花时间学习使用苹果手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包括这一次举行的线上直播股东大会,巴菲特不得不重新认识当今科技领域,尽管他买了大量的苹果股票,他始终不认为苹果是科技股,而是消费类股票!

股神一举一动的广大粉丝们所关注的焦点,很显然2020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业绩令人失望的,这基本上是之前咱家所能预测到的,只是比预计的还要惨!

咱家曾经两次发文,股神对于错判新冠肺炎造成的投资损失,现在基本上都兑现了,当然了,咱家不是来“黑”股神,相反因为是忠实粉丝,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核心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季度净亏损497.46亿美元,创纪录亏损。最根本原因就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误判,再加上中间又有几次的频繁错误交易。

真正的投资失误原因是有据可查的,2月24日,“股神”沃伦·巴菲特接受了CNBC采访时表示,“对人类来说,重大的流行病爆发是件可怕的事情,但我认为这不应该影响到你对股票的投资。”

这就是酿成第一季度巴菲特巨亏的根源,而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显然承认了这一项错误,“新冠肺炎影响到全国经济和人们的心理,开始时我们没有做好准备!”

所以,真正的喜欢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者的朋友,要在他的一举一动中做出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盲目崇拜”!甚至要对于他的正确决策给出赞扬,错误判断也要自我批评和反省。

对于市场的敬畏心,哪怕阁下取得举世的成就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巴菲特栽了一次跟头,到底是他骄傲了,还是年纪大了?

但巴菲特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与这个问题(疫情)非常相似的事情,但美国过去面对过更多的问题,并且也成功克服。”

也就是说,巴菲特的投资经验,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的确,在美国拥有股市以来的历史上,没有爆发过这么大规模的疫情。尽管1929年—1930年美国“大萧条”前期也爆发了“疫情”,但那时候道琼斯指数刚诞生不久,所以,股神很难借鉴到历史经验!对于疫情的判断,“了解和大家一样多”。

也就是说,在当前情况下,大家很难从股神那里借鉴到更多的经验了

对于巴菲特反复在航空股上“栽跟头”,很多人不理解的,新冠肺炎改变了他对航空公司看法,伯克希尔哈撒韦已经卖出美国四大航空公司(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西南航空、美国联合航空)的“全部持仓”!

其实,年近90岁的巴菲特才借助疫情,将航空公司看清,在投资铁路公司获得巨大成功后(2009年收购北伯林顿铁路公司),航空公司业务当然有类似之处,从业务角度思考,这或许是巴菲特反复思考投资航空公司的原因。

给予我们价值投资思考反思,航空公司在跟铁路公司业务对比,航空公司毫无优势可言,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性价比,用咱家对《易经》乾卦解释,航空公司在这个领域不具备主动权。

总结2020年第一季度,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投资,可以说是泛善可陈,甚至是失误频出,但对巴菲特来说错误并不是不可原谅的,因为他伯克希尔一季度末手握近1250亿美元现金,尽管“误判疫情”,这是没有让股神一败涂地的根本原因,大策略没出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咱们聊了半天巴菲特股东大会上的言论,以及对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季度的得失,好像还没有回归正题,为啥说巴菲特被过度消费了?

闲闲财经认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喜欢研究巴菲特的忠实粉丝,都是非常理性的,不盲目跟风的,股神的每一笔投资,都是要自己深度思考的,毕竟他不是“神”。

所以,这个过程其实就在跟巴菲特学习的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很显然,巴菲特自己也在学习,在面临他未曾遇到过的问题时也是频繁犯错,也就是说,在投资领域光学习巴菲特当然不够,还要不断自我学习。

就像他对疫情的认知跟大家没啥区别,对于疫情的判断,只要大家用心学习,用王阳明“心学”理论,“真理就在你心中”,你是可以得到答案的,并不一定都从巴菲特那里得来。

而国内的确存在“过度消费”巴菲特现象,国内媒体昨日晚9点开始直播巴菲特股东大会,结果咱家开始去关注,而实际上巴菲特股东大会真正开始时间是在5月3日凌晨4:45,这几乎要比等春节晚会的零点报时还要长了一倍

国内媒体啥时候将巴菲特再平常不过的股东大会,搞成了“空前盛世”了?真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对于真正研究巴菲特价值投资者来说,真的大可不必!

过度消费巴菲特的现象充斥在各大媒体之中,这个已经不胜枚举,还包括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拍卖,参与竞拍的恐怕都不是真正的巴菲特忠实粉丝!

真实粉丝,并不一定都要主动公布于众的,而这些人都是主动“消费”巴菲特的,在“消费”巴菲特的过程,其实是想主动提高自己身价的过程,一个土豪,虽然赚了点“臭钱”,总觉得“富而不贵”,甚至觉得自己名气不够大,不被主流价值观所认可,就去“消费”一下巴菲特!

当然了,巴菲特来者不拒,但闲闲财经认为,过度消费巴菲特现象,是不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