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春晚节目中,黄晓明的金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么?俨然一副霸道总裁的模样,被网友戏称“明言明语”。当然,不同的用语环境,给人的体验不一样。

如果是在日常交往中,这种丝毫没有商量的语气,会让人感到非常的不礼貌,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有点让人窒息。但在手机上被陌生人添加好友后,就收到陌生人发的小广告的时候,我却十分想回复这么一句。

宅在家里,谋一份小收入,无可厚非,但添加好友后,没有经过聊天沟通,也不看看人家朋友圈了解一下对方,就直接发广告的行为非常让人反感。你的产品或者服务在好,只是你的事情,只是你自己感觉好而已。而作为读者,要的是“我觉得我需要”,而不是“你觉得我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家里的爷爷、奶奶总担心我们冷,怕我们冻着,拼命让我们多穿些衣服。尽管我们不觉得冷,但长辈们觉得我们冷,所以要多穿衣服御寒。而事实上,小孩子体温比大人高,而且又好动,如果衣服穿多了,很容易出汗,寒气入体引起感冒。

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冬天感冒的孩子,没有几个是因为天气冷感冒,而是出汗后毛细血管张开,寒气侵入体内引发的感冒。印象中,我女儿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寒冷的冬天,经常爬出被子冻得浑身冰凉,也都没感冒过。

疫情的控制在我国以取得阶段性控制,但国外形式还相当严重,整个经济复苏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相当大一部分实体店经营者来说,开辟线上业务是必然的选择。退一步说,宅家闲着也是闲着,维护一下老客户,总没有坏处。

昨天发文《今年会流行什么营销模式,让宅家的中小老板走出困境?》提到了今年会流行“私域流量”,不少朋友问我是不是也准备开网课,咱还真没这想法,也没准备重点跟朋友们分享这个!

混迹互联网二十多年,很多看似新奇的名词,其实只是一些人刻意包装的结果,就拿这个所谓“私域流量”,在十多年前就被很多人玩滥了,那时候虽然没有什么“某信”,但qq还是有的,即便当下,效果也未必可以超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统计,现在90后,特别是95后,玩qq的人数不比某信少,作为未来消费的主力军,咱们要看的是背后的故事,比较各个平台的优势和不足,为己所用。

自己以前专注做食品类题材的图文和视频在各个平台分享,粉丝虽然只有万多,每天阅读量有六十多万。因为觉得无法体现自己生活的全部价值,而以前的粉丝都毫无疑问的只对美食感兴趣。

不管是专注美食类,还是个人喜爱的网络类题材,感觉都无法客观反应自己的价值,有钱有闲的生活才丰满,所以今年开辟了专注生活类题材的号。

用以前的号发生活类图文资讯,各平台不答应,读者也会有异议。基于对读者的尊重,咱从头开始,这也算是对“客户思维”的一种通俗的理解和践行吧!

或许是混迹网络久了,“客户思维”已经成为做人原则的一部分,对自己的工作影响颇大。几年前到佛山一家素食餐厅做网络运营工作,老板要咱发很多关于放生、弘法类的资讯。作为员工,当然要听老板安排,而作为餐厅,咱更倾向于顾客喜欢美食类的相关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大家来吃饭,即便有个人信仰,那也是他个人的事情,咱不能硬生生的去给人家发不相关的信息,甚至觉得人家来消费,是来给自己“赎罪”,求什么福报!

后来在一家协会,上了12天班就被老板炒鱿鱼。起因也是协会要弄一套商城系统,结果被某公司业务员忽悠花了一万多买了个不仅有商城,还有博客、直播功能的系统,硬生生把一个只需要交易功能的商城整成了平台。

最要命的是,功能太多,商城应有的功能却不完备。俗话说“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作为员工,必须如实反应情况,并跟老板汇报“技术层面要问他们公司的技术员,而不是业务员”。因为业务员只对业绩负责,你想要啥功能,在业务员嘴里都会说有。

可事实上,那个所谓的商城,连自动生成分享海报的功能都没有,分销商得自己弄海报,贴上二维码再分享。且不说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专业技能,而这个所谓的商城就是个“鸡肋”。

该有的功能不健全,其他无用功能一堆,要想把所有功能用上,所投入的财力、物力,绝不是一个三五人的小协会所能负担。老板任性执意要做,咱被开除后的一年看了看商城实际销售量只有一百多单,销售额不到十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经营活动不管大小,涉及的方面都不小,从人员选拔、财务准备,到各种辅助平台的充分运用,首先要清晰自己需要什么。不然只会掉进坑里面,直接、间接损失都不会少,特别是自己搭建网站、商城之类的活,一旦选择就很难掉头。

比如当下直播比较流行,有精明的人就推出了所谓“无人直播”,对于大多数没有颜值、没有口才的人来说,非常具有诱惑力。操作原理就是把视频提前录制好,借助一些软件让人觉得是真人在直播,而实际上却另有其人。

这很适合一些想投机取巧的人的胃口。就技术层面而言,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玩意,十多年前人家就玩过了,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大尚。不过,因为信息偏差,总有小白鼠去买单,结果怎么样,只有自己知道。

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咱们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其实谁也不比谁傻,这种糊弄读者的玩法,最终只会把自己玩了。即便经济损失不大,耗费的时间却无法挽回。更别说养成了这种不尊重客户的思维习惯,在未来的事业中只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不管是经营活动,还是为人处事,尊重别人,在乎对方的感受,无疑是基本的原则,这也许是对“客户思维”最好的诠释。不要觉得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很牛,就觉得别人需要。对方要的是他的感觉,而不是你“觉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我们在马路上摔了一跤,把脚扭伤了,很痛。但过往的路人是没法体会到扭伤脚的疼痛感。只有同样经历的人,看到或者读到你对事件的描述,才有可能有差不多一样的感觉。

做经营也是如此。比如某茶叶怎么好,至少是要对有这个感受(所谓的潜在客户)的人介绍,才有用。而对于我这样更喜欢白开水的人来说,茶叶的价值基本就没什么概念。

如果有人总是发茶叶信息给我,一两次还可以忽视,如果发多了,肯定就是拉黑,因为这是垃圾信息,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浪费时间,看你没有任何营养的广告(这里不是说茶叶没营养,而是说信息没营养)。

因为“我不要你觉得(我需要),我要我觉得(需要)!【文/新媒老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