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5月,中国第1家网吧,威盖特网吧在上海开业了,开业时的收费标准是40块钱每小时,在那个全国人均月工资只有500块钱的年代,这样的收费标准堪称天价。

尽管收费很高,但新鲜事物对人的吸引力是无穷无尽的,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上千人办理了威盖特网吧的会员卡。

同一年,1996年11月19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西门附近,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张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除了卖咖啡,点心之外,还提供上网服务,收费同样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开业时间,比上海威盖特晚了6个月,但是由于威盖特的网络以局域网为主,而实华开则能真正链接上internet,因此也有不少人认为,实华开网络咖啡屋,才称得上中国真正的第1家网吧。

实华开网络咖啡屋的创始人叫曾强,是一位高材生,他17岁考入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获清华一等奖,本科毕业后转学经济管理,攻读完硕士后,曾经在国家信息研究中心工作,89年又出国赴加拿大留学,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学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加拿大期间,他开办公司做生意,生意做得很成功,回国后,1996年,33岁的他开办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开始进军网吧生意。

瞅准了网吧这门生意的,并不只有曾强这样的高材生,更多的是学历虽然不高但是生意头脑精明的传统商人们,比如后来北京最大的网吧飞宇网吧的创始人王跃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跃胜,高中学历,出身贫苦,他出生于山西省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在他上高中的时候,他家中除了种地之外,唯一的经济来源就只有15只母鸡下的鸡蛋。王跃胜读了6年高中,三年之后又补习了三年,但最终也没有能考上大学。

没有考上大学的他,只能去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当煤矿工人不仅苦,而且非常危险,在当了一个月煤矿工人之后,王跃胜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是不会有未来的,于是,1983年,他借了200元钱,又从信用社贷了800元钱,凑足了1000元钱,破釜沉舟的开始创业,做当时人们盖房子需要用到的水泥预制件的生意。

王跃胜的努力收到了回报,到了1985年时,他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少有的万元户,拥有了7万多元的存款。之后,他又投资开办加油站,1997年时王跃胜名下已经拥有了12座加油站,真正地发家致富了。

在拥有了12座加油站发家致富之后,王跃胜决定到自己心目中的圣地,媒体们经常报道的中国高科技中心,北京中关村去看一看。

1997年,王跃胜满怀着对于中关村的憧憬和向往,乘坐火车来到了北京,然而,90年代的中关村,到处都是低矮的平房,马路也因为要铺设管道而被掏的稀烂泥泞不堪,这让满怀憧憬而来的王跃胜感到了极大的失落。

王跃胜没有因为当时中关村的萧条景象而轻言放弃,他在中关村找了家酒店住了下来,每天都出门去调研去寻找商机,后来他发现了网吧这门新潮的生意。当时全北京仅有两家网吧,王跃胜在调研过后,预感到网吧这门生意潜力很大,他决定要开网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8年情人节,王跃胜在北京大学南门外的商业街上开办了自己的第1家网吧,取名为飞宇网吧,共有25台电脑。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上网,因此王跃胜特意规定:每天早上7点至9点,飞宇网吧免费上网,并且免费培训上网知识,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网民的上网习惯。很快,他的生意就火爆了起来,短短几个月内就收回了投资的成本。

半年后,他又在同一条街上开出了第2家飞宇网吧,然后是第3家,第4家,第5家,第6家……最终,王跃胜在这一条街上总共开了18家飞宇网吧,总营业面积达到1万多平方米,共有1800台电脑,每天有超过1.6万人在这里上网。

在他开到第6家网吧的时候,最新出版的北京城区地图上出现了飞宇网吧一条街的地名,飞宇网吧不仅是当时北京最大的网吧一条街,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网吧一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威盖特网吧,实华开网络咖啡屋,飞宇网吧等行业先行者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网吧逐渐涌现。早期的网吧生意都很火爆,这又刺激了更多的人去开网吧。于是,网吧以星火燎原之势,扩散到全国各个城市,各个城市都出现了很多网吧。

在90年代,当时一台电脑的价格动辄近万元,而当时上班族的平均月工资是500元钱,因此绝大多数家庭是买不起电脑的。而网吧的出现,让绝大多数家里没有电脑的年轻人,有机会可以接触到电脑接触到互联网,培养了数以千万计数以亿计的网民,这为后来中国互联网产业,中国游戏产业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网吧可以说寄托了一代人的青春,那么大家当初有过开网吧赚钱的想法嘛,付诸实施了吗?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