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夏是春季与夏季的过度节气,这个节气养生要顺应天气的变化,要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要注意养心,下面我们来看看24节气之立夏养生小常识

1、立夏养生之饮食清淡

立夏过后,温度会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阴而损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开胃,又能抑制、杀灭病菌,预防胃肠道疾病。

2、立夏养生之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立夏以后气候变化比较显着,应晚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水果、蔬菜、粗粮。起床前可以做几个小动作,有利于增强体质,中医养生,延年益寿。

3、立夏养生之精神养生

中医认为,四季五行和人体的五脏都是相对应的。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立夏之季,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情绪,应该保持愉悦心情,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少量,以畅通气血。

4、立夏养生之戒生冷

立夏之后气温正高,很多人吃大量冷冻瓜果、冰淇淋等,虽能享一时的凉爽,却不知道这样不仅脾胃受损,心脏也跟着受累,夏季贪凉易致体内寒湿加重、脸上生暗疮。有的人脸色总是苍白或青淤,就是因为体温偏低造成气血停滞、流通不畅,传统医学称之为“寒湿”重。脸上长痘和斑,是脾胃阳气不足,不能迅速代谢体内垃圾,造成不良垃圾存于体内,并且随着经脉巡行到面部而生。腰酸背痛、手脚冰凉、经常痛经、白带异常,也多半是体内阳气匮乏造成。

5、立夏养生之避免贪凉

立夏节气,人们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特别是有些年轻人每次运动回来就急忙背对着空调或风扇,美其名“给身体降温”,殊不知此时寒邪之风恰恰通过风池穴等穴位进入身体内部。夏季,最好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人体最适宜的空调温度应该在24℃至27℃,夜间空调不应低于24℃。如果空调开得过大,室内温度过低,易患”空调病”,出现感冒、咳嗽、发烧、精神不振等症状。因此办公一族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增减衣服。

6、养生重养“心”天热宜戒怒

专家指出习惯上,人们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炎暑降临,雷雨增多,植物进入生长旺季,是一个重要节气。

夏季与心气相通,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因此要顺应节气的这种变化,保养心脏。专家表示此时节,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气血淤积,预防心脏病发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