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与弘忍临别时,随口一句话,竟成禅宗传世精髓 | 文 三只眼文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慧能在黄梅开悟自性本来清净,根本不会染上“尘埃”后,被五祖弘忍选定为禅宗第六代衣钵继承人。经过弘忍半夜传法,慧能正式成为禅宗六祖。弘忍大师一直认为达摩袈裟的实物传承,是禅门内部开启争端的引子,于是嘱咐六祖慧能,袈裟传到他手上就不要再传了,“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正法的传授是以心传心的,要靠继承者自己去体会和领悟。

此时,继承了禅宗衣钵的六祖慧能,已成为各方的焦点,不少人打算私下抢夺达摩袈裟,使自己成为禅门正宗。面对众多的虎视眈眈,六祖慧能极有可能成为牺牲品,命悬一线之际,五祖弘忍建议“汝须速去,恐人害汝。”要求慧能藏身于深山,待一切安定后,才能出山弘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忍心系六祖慧能安危,亲自将他送到九江驿,师徒二人连夜登船过河。弘忍上船后,拿起木浆用力划船,六祖慧能见师傅如此劳顿,便急忙上前抢过木浆,弘忍却对他说:合是吾渡汝(意思是这次应当我来渡你过河)。

六祖慧能随口答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意思是我迷愚时,要请师傅教导,这样才能觉悟;而我现在觉悟了,才知道原来需要自己才能度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为开悟了的禅宗大师,往往随性出口,皆蕴含无穷禅机,契合禅理。六祖慧能的一句话,看似平白,实则是大悟之语,是悟道的精髓。“渡”与“度”同音不同义,正如六祖慧能所说“度名虽一,用处不同。”当弘忍听到慧能这一句话后,心中大喜,终于完全放心了。临别时,弘忍说出了另一句话:“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意思表明,今后祖师的正道大法就要靠你发扬光大了。

参禅用功,贵在开悟。开悟后 ,就应该自己度自己,正所谓“自性自度”。遇着外相境界,要看得破、放得下,这就是六祖慧能那一句话中所包含的传世精髓“自性自度”的禅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六祖慧能在漕溪弘法时,对座下弟子和各位善知识一再强调自性自度的禅理,提倡“各须自性自度”、“度自性众生”、“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六祖慧能认为贪、嗔、痴三毒为邪,戒、定、慧三无漏学为正,欲要转识成智,必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然而,这个“转识成智”的过程,必须通过自我身心的修持才能完成,无法借助他人之手。转识成智,不为世间一切事物的表象所困扰,认清世间万物本质,洞察自身的真如本性。世间并无等待被人度化的众生,也无能真正度化众生的佛,万物皆是自性自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段禅宗公案,讲述了一个禅门青年弟子郊游遇雨,在躲在屋檐下,看见一位老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喊道:禅师慈悲!度我一程如何?

老禅师看了他一眼,漫不经心地答道:我在雨中,你在檐下,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青年弟子一听,急忙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中,该度我了吧!

不料,禅师撇撇嘴说:我在雨中,你在雨中,我有伞不被雨淋,你因无伞会被淋湿。能度你的是伞,不是我,所以请自找伞,不必找我!

老禅师说完便走了,留下青年弟子在雨中若有所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禅师所说的“伞”,便是“自性”,“自伞自度”的公案阐明了“自性自度”的道理。“不必找我”,放下这个“我”,才能断掉一个“执”字。

六祖慧能告诫学人,要明白自己心性的动态,处理好自己身与心、心与境的关系。自己的性情、秉性,只有自己发心去改变,外界的人和事只能催化你的改变,无法决定你的改变。这种“识自家宝藏”的佛法,一直是禅宗的传世精髓,禅的根本在自己心中,在“本来无一物”的心中,向外求是找不到的。也正是因为在自己心中,所以别人也无法找到并加以利用,只能是自己找到、自己领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前人说,给你修路搭桥的,是你自己;挖坑埋葬你的,是你自己;成就你的,是自己;毁灭你的,还是你自己。所以,佛说:自作自受,自性自度!

“自性自度”能成为禅宗的传世精髓,不仅因为是六祖惠能所说的一句话,更因为它一语道破了世间万物的本来面目。世间善恶美丑都是事物的表象,只有当自身忘却了善恶美丑,才能从现实中超越出来,发现自己的真心本性,顿悟究竟大法。

禅宗传世,传的不是“衣钵”,而是传承一种自我领悟、自我解脱的思想精髓,解脱是自心对自己本来面目的证悟,是自心无念无住的自在任运,是精神层面的潇洒超脱,是人性在自我体悟中的充分体现,是内心最终摆脱了束缚的自然证明。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性自度,无所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