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一行禅师断言乞丐命,却因一件功德获福报,成为人生赢家 | 文 三只眼文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德,在佛家认为是一种善行、善心的表现,是一种乐于助人的力量、一种超越个人的修养,也是一种发心利他,不求回报的美德和智慧。

古代高僧大德曾经开示:“一切为众生,为善,功德备;一切为自己,为恶,业障现。”

行功德之事,并非做出一些放生、布施等善行,而是处处考虑他人,却又完全忘却自己助人的善举。简单来说,就是纯粹的个人无目的帮助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功德的人,能获无量福报,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这个道理。即使是多灾多难的人,如果坚持做功德之事,福报虽然未必能立现眼前,但灾难可能却已远离。

唐代曾经有一位一行禅师,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他博览经史,尤其精通历象、阴阳、五行学说,经常成为高官显贵的座上宾。一行禅师偶尔也游戏民间,替人相相面、说说祸福前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一行禅师在寺院讲法之余,应大家的要求,相面为乐。对于一行禅师而言,这只是随喜小事,但他瞥见人群中有一个书生一直腼腆地站在后面,似乎有所请求。等到众人散去后,书生才凑上前来,说自己因时运不济,虽然满腹诗书,却屡试不中,请一行禅师指点迷津。

一行禅师给他相面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天生乞丐命,今生恐怕科举无望,而且眼光外浮,纵纹入口,可能还有饿死之忧。

书生听了一行禅师所说,一声长叹,瑀瑀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那天以后,书生生出了出家的心意,希望能以今生的修行,改变来生的命运。几天后,他又回到寺院中,想就此削发为僧。

当书生站立在佛像前辗转踌躇时,看见一位女士在佛前祈祷后匆匆离去,却把自己的包袱遗落在蒲团旁。书生随意拾起包袱,解开一看,里面包着黄金2锭、白银50两,还有一条翡翠玉带和二条犀带。

书生知道这些金银物品,对于那位女士来说,可能就是她的身家性命。于是,书生便安坐佛堂,等待失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日落黄昏,才见到那位拜佛的女士一脸惊慌,匆匆跑进佛堂,四处扫视一遍,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书生上前询问,女士哭诉说:家里公公常年患病,家产当尽,昨天访到京城一位名医,便赶去亲戚家,借到金银玉带,准备拿去做医药费。经过寺院时,顺便入寺拜佛,为公公祈福。不料,由于心神不宁,遗失了借来的钱财。现在,不但公公治病无望,家中弟妹无钱抚养,还无法给丈夫交代!

书生一听,庆幸自己拾得了这个包袱,赶忙原物奉还。一番拜谢后,女士欢喜而去。

因为做了件善事,书生心情舒畅,出家之心暂时淡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途中,书生又遇到一行禅师。书生施礼,擦肩而过时,一行禅师突然唤住他,说:你必定做了一件很大的功德之事,我观察你的面相,蛇入口变成了玉带纹,不但没有饿死的忧患,而且还会获福报,甚至有出将入相的希望!

书生半信半疑地向一行禅师请教,一行禅师说:人的五官就是人心的外在显现,要知天上意,须在云中取;要知心内事,须辨眼中神。你现在目光不浮,紫气贯睛,口角纹呈玉带状,一副富贵之相,明显是功德所致。我们才分手数日,莫非你有什么奇遇?

于是,书生就将寺院一事如实相告,一行禅师非常嘉许他的善行。

那个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唐代宰相那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年,裴度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被朝廷取为进士,此后,一路官运亨通,十多年后升为博办大学士,不久又被任命为宰相,皇帝又赐他为“晋国公”,享受了位极人臣的最高礼遇,成为人生赢家。裴度先后历经四代皇帝,皆因品行出众而屡受赞誉。裴度的五个儿子也品学兼优,被朝廷赐封了爵位。

从裴度的命运大反转,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功德的人,所获得的无量福报。

福报的获得,实际上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无论自身命运多么坎坷,也不能迷失自我,即便身无分文,一样要真心地成全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严经》上说“一切法由心想生”,阐明了境随心转的道理,有一颗善良的真心,命运就会随之而改变,福报自然来。

一切贫富贵贱、穷通有无,其中皆有因果,都是被自己的心所主宰。一念善心,消除许多罪业,获得几世福报。

福报一如大海,哪怕你命运多舛、一身尘埃,只要你坚守自己善良的心,它也可以将你洗涤干净,让你足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