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在东汉末年那个战乱纷飞时代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曾经出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面,那就是《杨修之死》。

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青年才俊,在少年并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同时此人又极其张扬,到处显露自己,唯恐天下人不知其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由于一系列的故事,如很“阔”的门,“一盒酥”,“鸡肋”等事件,最终他被曹操下令处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面,对于这个故事的解读是杨修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而碰上曹操这个非常嫉贤妒能,嫉妒心十分强的“上司”,自然要是没办法活长久的。那么事实真的是因为曹操嫉贤妒能导致杨修之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真的嫉贤妒能吗

杨修是否是真的嫉贤妒能而杨修又富有才华所以导致曹操对杨修痛下杀手呢?其实答案很明显是错误的,其实曹操是一个十分有胸怀的人。

曹操爱才是非常出名的,著名的有曹操对于关羽的欣赏。由于刘备战败,关羽走投无路最终不得已投降曹操,曹操爱惜关羽之才,给关羽各种各样的优待。加官进爵自不用说,直接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统统赏赐,虽然关羽最终还是没有被曹操收服,但是曹操依旧爱才而不忍杀他。关羽只是一个典型案例,相似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曹操迎奉天子后,便定下“唯才是举”的招揽人才的战略,这才当时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如果是一个嫉贤妒能之人,那么他手下的武将有许诸、典韦、庞德、曹仁等等战哪一个不比其强,郭嘉、荀彧等哪个不比曹操更有智谋,却能够被曹操提拔重用,在曹操的战队里面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充分的展现了自身的才华。

因此,我们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曹操不仅不是一个嫉贤妒能之人,相反他却是一个十分爱才,能够给有才能的人充分信任,是一个十分有胸怀的人。否则这些要么是性格耿直的沙场战将,要么是智略卓群的谋士的人能够心悦诚服地归顺于曹操麾下,并唯其马首是瞻呢?

杨修之死的真因是什么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可以看出,杨修可以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贵族,从小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聪慧过人,非常好学,从而成为当时的青年才俊。

曹操晚年,面临着接班人的问题,而当时最有竞争力的两位世子分别是曹植和曹丕。曹操自然要在他们心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接班人,经常出点难题给他们。而在这个时候,杨修数次帮助曹植经受住曹操的考验,慢慢的曹植变相成了曹植这一派,他想躲也没有办法了,而曹操得知其暗中帮助曹植,干预其对接班人的选拔的时候,对其不满逐渐增加。

最后,曹操在不断地测试并充分考量当时的环境后,最终决定将王位传给曹丕。那么,他需要思考他去世后他的王位如何才能顺利交到曹丕手上,并保证不会出现新王登基可能会出现的朝野混乱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经过不断地反思,觉得能够影响曹丕地位的只有曹植。因此他需要忍痛割爱,即使是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在国家大义上,他需要做出选择,做出牺牲,最后他选择了不断打击曹植,要最大化的消除曹植对曹丕地位的影响。

曹丕的谋士有贾诩、吴质等,而曹植的最重要的谋士就是杨修,如果杨修存在的话,对于曹丕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强的不稳定的因素。因为曹植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再加上其本人才华横溢,能够与很多知识分子惺惺相惜,如果再加上杨修的谋略,很可能会颠覆曹丕的统治。即使颠覆不了,那么对于曹魏政权来说,也是一种极大的内耗,对于其政权的延续极其不利。

在这样的环境下与动机下,杨修之死就不难理解了。要想解决曹丕政权的稳定,根本上只要解决曹植这个潜在“祸源”就可以了,但是曹操也是人,所谓虎毒不食子,他很难能够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下手,最终只能由杨修承担这个责任。